本报特约评论员苏余
近日,荆门凯旋四星级大酒店悄然卸下“高门深院”的矜持,将后厨珍馐移至街边烟火巷陌。路边摊位展现的是酒店专业厨师主厨的各类菜品,小炒蒸菜热气腾腾,凉卤菜品香气四溢,火锅翻涌的鲜香随风飘散。每日傍晚五点,四面八方市民便如潮而至购买打包,蜿蜒长队成为街景一隅,半小时内菜品便被抢购一空。这场从“厅堂”到“街巷”的蜕变,恰似一幅市井画卷,生动勾勒出时代变迁的崭新轮廓。
此举并非特例,而是荆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市场生态持续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消费理念的深刻变革与市场结构的持续调整,高端餐饮业积极寻求突破,从服务特定客群的固有模式中“转身”。星级大厨们褪去“高冷”标签,以亲民价格、匠心品质直抵寻常人家的胃与心,在市场的广阔天地中扎根重生。这正是清朗之风涤荡下,商业活力在“回归本真”中迸发的生动写照。
这场看似“向下突围”的转型,实则蕴含着双重深意。从表层看,它是反“四风”、树新风成效的具象化呈现——当非市场因素对消费的扭曲影响减弱,市场得以遵循更健康的供需逻辑重构生态;从深层看,它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市场机制同频共振激发的活力迸发。酒店经理的“账本”透出真谛:单笔收益虽微,但大众消费形成的规模效应与口碑复利,终从深锁的后厨到敞亮的街巷,荆门这家四星级酒店铺就的这条“烟火之路”,实为八项规定精神指引下探索转型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它无声诉说:当消费回归理性本源,市场便能在服务大众的沃土上重焕生机。
霓虹灯影与市井烟火交织,不仅勾勒出健康消费生态的肌理,更映照出社会转型中清朗正气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