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宋柏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港湾村,永旺智慧农场的中稻田进入拔节期。置身田间,每隔10亩地就伫立着一盏太阳能灭虫灯。农场控制室的智慧大屏上,害虫种类、病虫害风险预警等信息一览无余。
“智能虫情测报灯,能识别死亡害虫的种类、数量,回传给智慧大屏,动态调整灭虫方式。”农场负责人胡丹介绍,农场还采用“稻鸭”“虾稻”共生模式,实现物理、生物、化学的三重治虫体系。
田垄间,农机手陶哲调试设备、检查参数。5分钟后,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设定航线在田块间飞行,沿途均匀洒下雾状混合肥料。
“无人机高度3米、喷幅6米、飞行速度每秒13.8米,作业8小时能完成500亩施肥,相比人工作业,效率大幅提升。”陶哲的效率账算得明白。
2021年起,农场进行农业智能系统数据整合,将2万亩稻田分成394个地块,实时监测每个田块的酸碱度、降雨量等指标。同时,给无人机、拖拉机等近百台农机安装北斗设备,利用高精度定位,让无人机标记坐标位置,实现自动飞行,脱手掌控。
目前,农场主要种植“隆两优”和“华夏香丝”两个品种,9月下旬收获,预计今年亩产约有1600斤,总产量有望突破300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