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熊文婷 许磊
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湖北省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的现代化仓库中,当季流行的连衣裙在自动化包装线上快速分拣、打包,随即通过航空物流飞向海外消费者。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完成20亿元销售额。”莱依窕公司总经理周龙伟信心十足。公司正建设一个70亩的工业产业园,预计投产后日产服装3万件,可吸纳2000名劳动力。
在天门,每3户家庭就有1人从事服装行业,带动大量就业,形成了独特的地域表现。6月28日举行的“天门衣尚 智绘全球”2025中国(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大会上,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表示,天门将加快人工智能步伐,加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服装设计之都、生产之都、营销之都。
目前,天门纺织服装相关市场主体已突破1.3万家,其中服装类主体达7000家,电商销量超6.2亿件,交易额513亿元。
家门口的“金饭碗”:月薪万元引凤还巢
裁剪、缝制、整烫、质检、包装……天门市彭市镇佐牌服饰公司生产车间,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批出口欧美的皮衣。
“今年预计总产量可达400余万件,总产值将突破1亿元。”天门佐牌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左文磊说,公司生产的中高端女装、PU皮衣,海外订单供不应求,已带动800余名返乡人员和周边村民就业。
蓬勃发展服装电商产业,成为吸纳返乡人员的主力军。天门服装行业近5年吸引约10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
即便如此,不少服装企业老板还是遇到“幸福烦恼”:“我们开出的工价,不比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少,奈何还是招不满工人,拿到的订单根本做不完。”
服装电商产业“几何式”增长,推动销售量“翻了又翻”,拉动工人工资“涨了又涨”。天门市起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电商部负责人李武坦言,制衣环节部分,车工平均月薪超过1.2万元,而裁工和烫工也有1万元。
天门市副市长杨寒介绍,全市共设立10个零工驿站,分层开发适配岗位;轻技能岗(剪线头、包装)吸纳陪读妈妈、银发群体,月均增收4500元;技术岗(车工、质检)月薪超1万元,熟练工年薪达15万元。
家门口的“万元岗”,正成为吸引乡亲们返乡的强大磁石。
今年2月,“天门衣商”成功入选湖北省十大省级劳务品牌。曾经以劳务输出闻名的天门,如今依托数以万计的“服二代”返乡创业就业,将“天门衣商”以“云端裁缝”新形象,实现从“劳务输出”到“劳务品牌”的华丽升级。
“海外仓”通全球:千亿产业扬帆起航
“ 产业升级,市场也在升级。天门正积极推动服装产业从传统外贸加工向跨境电商全面转型。
九真镇鑫登服饰公司,第三方验货机构工作人员对一批新出厂连衣裙的外观、材质等进行抽检,待检验合格后即发往美国。
“今年以来,公司已出口女装100余万件,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尹建国说,每个月可接到外贸订单30余万件,安排30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日产量达1万余件。
“去年,天门服装跨境电商业务量约2亿件。”天门市商务局局长钟儒彪介绍,天门相继建成东盟海外仓、北美海外仓,成效初显,如今正加速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海外仓模式,全市90%以上服装企业解决了自建海外渠道的高门槛难题,显著降低了企业跨境运营成本和风险。
天门计划进一步织密全球物流网,在马来西亚、越南、日韩等再建10个海外仓矩阵,目标明确:确保今年交易额达到700亿元、明年纺织服装产值突破1000亿元、2030年服装电商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跨境电商占比提升至40%以上。
一条清晰的产业链已然成型:上游以化纤纺织产业园为核心,中游聚集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原创基地等产业园区,下游依托抖音、拼多多、希音、TEMU等平台实现“全球卖”。
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天门服装电商城占地1610亩,自2023年以来推出的近百栋厂房、仓库、商铺均快速售罄,已吸纳200多家企业入驻。
“力争年底入驻企业超300家,产业用地达5000亩,园区从业人口超5万。”天门市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阳宏卫信心十足,将全力打造纺织服装千亿产业集群。
AI赋能“智”造:效率革命驱动未来
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智能化、数字化正深刻改变着天门服装的生产、设计和销售模式。
永佳服饰公司的智能车间内,通过应用悬挂物联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AI算法以每秒百万次的计算速度处理着全球订单需求——纽约客的修身版型、曼谷买家的热带面料、迪拜商人的奢华工艺,被精准拆解成9条产线的并行指令。
“过去完成一个生产周期需要3天时间,如今只需4小时。”生产主管陈建波感慨,“即需即造”让生产效率脱胎换骨。
设计环节也迎来变革。莱依窕公司去年7月开始使用AI辅助设计。AI生成雏形,设计师精修完善,再打板生产销售。周龙伟介绍,这不仅省去了初步设计、画图等环节,还大幅提高出款效率。目前公司已设计近万个AI款式,数百款已量产上市。
在营销端,数字人24小时直播、AI生成个性化图文视频、智能优化广告投放精准获客等应用日益普及。
佰森服饰公司引入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后,实现货品精准坐标追踪与批量识别,“双11”“618”等高峰期出货效率提升40%。
厂内仓库及时出货,厂外物流更快一步。位于服装电商城的韵达快递分拣中心,近期日均出货量达到25万件,每小时可处理包裹4万个。
25万件快递,6个多小时完成分拣,到底有多快?分拣中心负责人刘敏说,投资600万元引进的全自动快递分拣设备,配有双层流水线,只需要50名工人。“如果采用人工分拣,至少需要200人。碰到高峰时段扎堆到货,根本忙不过来,一个通宵也处理不完。”
“2024年,全市快递业务量突破3亿件,同比增长6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吴颖慧介绍,2025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大会聚焦“人工智能”,正是看到了这项变革性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必然趋势与巨大潜力,也为返乡的乡亲们铺就了更宽广的致富路。
编者手记
天门“衣”事,振兴路上的金钥匙
天门的“衣”事,是乡村振兴图景中一抹亮眼的色彩。十万游子归乡,并非简单的“雁北归”,而是家门口蓬勃兴起的“金饭碗”吸引下的“家燕归巢”。当“月薪过万”不再是沿海专属,当“天门衣商”蝶变为响亮的劳务品牌,我们看到,产业兴旺是破解“空心化”、吸引人才回流最坚实的根基。
天门服装产业的崛起,关键在于“智”与“融”。拥抱“跨境电商”,借力“海外仓”,让生产车间直通全球市场;引入AI设计、智能生产、数字营销,让传统制造焕发新动能。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产业层级的跃迁,为返乡人员提供了更广阔、更有价值的发展空间。
更令人欣喜的是其“包容性”增长。从技术精湛的“车工万元户”,到灵活就业的“剪线头妈妈”,再到银发族重拾价值,天门服装产业链条延伸,精准适配不同群体,让增收致富惠及更广泛乡亲。
找准特色产业,插上科技与市场的翅膀,不仅能留住人,更能成就人。这把以“智”兴业、以“融”破局的金钥匙,为探索“家门口就业”的高质量振兴之路,提供了宝贵的方案。 (占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