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黄艳平 通讯员 唐华
“现在是小龙虾销售旺季,每天早上都会过来看一下,在气温升高前,小龙虾生长情况及田间水肥管理的各项数据更加准确。”清晨6点,崔吴村的虾田还在沉睡,36岁的吴涵已经穿着雨靴开始巡查。
2014年退役返乡至今,吴涵带领村民将监利小龙虾送进全国市场,去年9月更带着“稻虾共作”项目斩获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
2009年,吴涵从长江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本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参军入伍。“家里的哥哥也是军人,从小就很崇拜他们,想去部队锻炼一下,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吴涵坦言,大学毕业后看到有参军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通过士官直招,他成为一名地勤保障兵,大学所学的机械专业知识在部队派上了用场,让他很快适应了岗位要求,并在服役期间养成严谨细致、吃苦耐劳的作风。
2014年退役后,吴涵南下打工一年,但始终心系家乡。看着年迈的父亲仍在辛苦经营家里的20多亩地,他决定留下来,和父亲一起做小龙虾生意。起初,只是收购、销售小龙虾,但很快意识到,单纯做“搬运工”难以带动乡亲们致富。2017年,他赴外地学习小龙虾加工技术,回乡后创办了加工厂,成立了荆州放曹坡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小龙虾市场滞销,吴涵积压了约10万斤小龙虾,损失20多万元。当兵六年,他早就学会了什么叫“扛得住”。遇到再大的难处,他想的从来不是退缩,而是怎么突破。他带领团队外出学习,将小龙虾加工成熟食,拓宽销售渠道,并直接对接商家,减少中间环节。如今,公司不仅解决了滞销问题,还在生产旺季带动400多名农民就业,月均增收5000多元。
军人经历对吴涵的创业和管理影响深远。他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设立奖惩制度,要求员工和养殖户严格遵守纪律,养成高效的工作习惯。每年,他还会组织农户集中培训,传授养殖和种植技术。目前,他的公司产业基地面积达5000多亩,涵盖稻虾养殖、蔬菜水果种植。此外,他还通过“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
“部队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和担当,当兵时守的是国门,现在守的是乡亲们的钱袋子。”低于市场价给农户供应虾苗,遇到汛期帮农户抢收水稻,社会化服务帮农户烘干水稻避开低价,涨价时帮忙售卖。这种作风让公司获评“荆州市十佳军创企业”,他本人也成为监利市的小龙虾养殖能手。
2021年,吴涵被推选为监利市政协委员和崔吴村党支部副书记,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认可。这个曾在部队获得“优秀士官”称号的汉子,如今带着乡亲们烹制着丰盛的“致富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