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村镇 > 黄石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塘里游”变“产业流”
大冶陈贵镇组合拳打出万亩稻虾产业
  • 编辑:郭崇乐
  • 2025-06-04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熊业欣 周红胜

仲夏时节,大冶市陈贵镇景盛生态农业千亩稻虾示范基地,养殖户忙着收笼起虾。

早年间,小龙虾在陈贵镇还只是村民餐桌上的“稀客”。零星农户在自家水塘里试养,产量低、病害多。

“要让小龙虾从‘塘里游’变成‘产业流’。”镇党委、政府连出组合拳:整合零散农田集中流转,组建“虾稻共作”技术服务队,华中农业大学专家驻村指导,设立风险补偿机制为养殖户兜底。

“镇里定期邀请水产专家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养殖户进行全方位指导。”景盛农业负责人乔昌锦说,以前养虾全凭感觉,参加培训学到了科学养殖方法,虾的成活率和产量都大幅提高,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养殖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个千亩稻虾基地建起,养殖户也从最初寥寥几户发展到40余户,全镇稻虾共作面积达1.68万亩。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陈贵镇又积极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在袁伏二村设立稻虾试验示范工作站。

科研人员根据当地水质、土壤等条件,为养殖户量身定制先进养殖模式:“育养分离”模式让苗种在专门的培育池生长,长到一定规格后再转移到养成池,避免了高密度养殖导致的生长缓慢、病害频发等问题,小龙虾个头更大、肉质更紧实;“稻虾共作”利用稻田生态环境,让小龙虾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产出的稻米绿色无污染,一田两用、粮虾双赢。

“田里安装了水质监测智能设备,通过手机能实时掌握水温、溶氧量、酸碱度等指标,一旦数据异常,设备会及时报警。”中科院水生所教授李为介绍,无人机用于投喂饲料、巡查虾塘,不仅节省人力,还能保证饲料均匀投喂,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现在我们的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比普通小龙虾高出30%。陈贵镇副镇长丁官村表示,全镇小龙虾产业已形成集养殖、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餐饮、旅游、物流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提供1000余个岗位,带动人均年增收数万元。端午节期间,陈贵镇举办龙虾文化旅游节,接待游客5万人次左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