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兴山县黄粮镇水磨溪村五组的坡田里,绿油油的百部藤蔓抽出嫩芽,缠绕在竹架上,拼命汲取光照、土壤中的养分,开出小小的白色花朵。
“现在是生长关键期,要做好除草、施肥等管理工作。”兴山县特产服务中心副主任梅利民细细向种植大户袁书河讲解百部种植技术要领。
百部,是一种草本植物,以其为原料开发的中成药和中药制剂众多。
背靠“中华药谷”神农架,兴山全境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可否发展中药材产业呢?
下乡走访时,梅利民认识了中药材种植户袁书河。两人一拍即合,梅利民提供技术、渠道等服务,袁书河钻研药材种植。经过多年发展,水磨溪村成为全县道地药材专业村。有袁书河示范在前,不足千人的小山村,人工种植百部的面积扩大到1500亩。
“全县范围内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516种,常见中药材如天麻、当归、百部等40多种。”梅利民带着同事和药材公司负责人跑遍全县,对中药材进行大摸底。
2024年7月,《兴山县中药材产业资料汇编》出炉,内容涵盖兴山县中药材产业介绍、简要功效及实物图、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主要品种栽培技术、未来十年产业发展规划等内容。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梅利民提前谋划,成功引进外地两家药材企业与兴山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展订单种植。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
“山坡上有3株野生百合,过两天就会开花了。”对全县药材分布,梅利民如数家珍,站在自家试验地里,他对“种”好全县的中药材充满信心。(记者 梅雯倩 通讯员 杨自林 方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