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青
5月14日下午,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国内外大中小学校校长和师生代表、数字技术企业代表等齐聚一起,共商全球数字教育的未来。
数字教育是引领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将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智慧、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数字教育体系,更好发挥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筑牢数字底座,重构教育治理新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根基。先进的数字教育设施能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广阔空间,推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广泛应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促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部分学校还引入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教学设备。湖北将校园数字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基石,构建起“千兆网络到校、智能设备到班、数字应用到生”的立体化支撑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省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100%覆盖,高校教育应用IPv6支持率达100%,全年新增数字终端31万台,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锻造数字育人体系,培育未来创新人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数字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当前,教育数字化已成必然趋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主体,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熟练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打造更加便捷、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湖北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作为转型关键,26所本科高校、199个师范专业将数字教育纳入必修课程,6万师范生接受系统训练。“国培”“省培”计划累计培训教师80万人次,通过混合式金课评比、数字教学能力大赛等载体,推动教师掌握智能教学工具。
重构未来课堂,开启教育变革新篇。优质教育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支撑。智慧教育平台是优质资源的“中央厨房”,能够实现“按需配送、精准滴灌”。我们要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让“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推动人才培养变革的关键变量,有效激活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潜能。我们要重构教学场景、变革课堂模式、提升管理效能,以数字技术推动教育从“工具改良”向“结构变革”跃迁。湖北作为全国数字教育转型的标杆省份,历经十余年探索,经过“试点蓄能—转型赋能—智慧强能”三阶段演进,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从“信息化试点”到“数字化战略全面实施”的创新之路。湖南打造“智趣新课堂”义务教育品牌资源,通过动漫形象进行教学剧情演绎和趣味互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目前上线点播量已超5000万,学生学习人数达52万。
数字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久久为功。站在教育强国建设新起点,我们要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继续深耕数字教育“深水区”,推动技术与教育从“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构建更高质量、更公平开放、更具活力的数字教育生态,绘就一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现代化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