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头条 > 三农视点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青年创客筑梦山水崇阳
  • 编辑:郭崇乐
  • 2025-05-14


苦菜饭香。

黄精花开。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汪佳

“黄精麻花,即将成为线上爆款精品。”崇阳麻花协会第二届全体大会暨崇阳麻花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大会上,40余名会员共同签下《崇阳县麻花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宣言》,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盛当选副会长,他高兴地发朋友圈。

与此同时,崇阳县天城镇香山一号西北门的忆苦思甜黄精土菜馆,付雪礼、柳富杰夫妇正商量新菜单,“苦菜汤、苦菜包子很受欢迎,108元/份的黄精烧排骨桌桌必点,这两种特色食材组合在一起,是不是可以擦出更多火花?”

以“中国天然氧吧”闻名的崇阳,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活跃着胡盛、付雪礼等一批青年创业者。“自2018年崇阳县青年创业联合会成立以来,我们举办两届‘桃溪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推介项目,每年为120名会员提供近4000万元的‘青创贷’,让青年创业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现已年创产值12亿多元,带动就业近2万人。”共青团崇阳县委书记许玉祥介绍。

接力浇灌 8万亩黄精变黄金

药姑山半抱的崇阳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崇阳中草药》记载了400余味中草药,崇阳黄精便是其中的一味,它深藏山林千年,一群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出现,让这株“仙草”变成了富民的“黄金”。

“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发白更黑,齿落更生。”熊银德从小熟读医书,对《神仙芝草经》里记载的黄精功效念念不忘。他从湖北民族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后,返回家乡精选47种道地药材做试验,率先尝试“野转家”种植黄精。两年后,他种出的黄精多糖含量高达15%,远超国家标准,在亳州、成都等药材市场成了抢手货。

在浙江经营服装公司的雷志超回乡探亲时,听闻崇阳黄精供不应求的信息,毅然决定回乡,成立志超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肖岭乡白马村流转500亩土地,开始种植黄精。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赴安徽学习加工技术,引进热泵烘干设备,将传统的“九蒸九晒”工艺从40天缩短到20天。

“去年公司销售额达1200万元,今年目标是2000万元。”返乡大学生胡盛成立湖北黄精哥食品有限公司,带着自建2480亩、合作2240亩的中药材基地,加入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教授牵头成立的“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联盟会议开到哪里,他就学到哪里。学成归来后,他不仅在县城开起第一家“崇阳黄精馆旗舰店”,还在邻近的咸安、通城各开一家“崇阳黄精馆”,已吸引深圳客商洽谈加盟。如今,他通过黄精药膳载体,推广黄精文化、营销黄精系列深加工产品,其中单店半年线上销量达数十万单,已成长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

青春的汗水,接力浇灌出一朵产业之花。

2023年,崇阳黄精成功入选湖北省“十大楚药”,全县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年产值近10亿元,深加工产品持续上新,其中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研发出九制黄精茶、黄精固颜膏、黄精海棠茶、黄精辟谷丸、黄精燕窝豌豆蛋白粉等新品;以黄精为主打的药膳馆,开在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黄精饼、黄精花炒鸡蛋、黄精土鸡汤、黄精排骨汤、清炒黄精叶等143道美食,成为崇阳新名片。

扫一扫 看视频

夫妻同心 苦菜种出甜滋味

“放着每月8000元的工资不要,回来种猪都不吃的苦菜?”在外打工多年的付雪礼,回到老家金塘镇桥上村时,看到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无人照料,萌生回乡种苦菜的想法,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

“这种野菜既能入药又能食用,为何不试试人工种植?”在妻子柳富杰和大姐的支持下,付雪礼毅然辞工回乡,夫妻俩漫山遍野挖苦菜苗,种起10亩苦菜。

苦菜长势喜人,但难以保存,销售也成了难题。付雪礼买了一台制茶用的烘干机,反复调试后,终于做出了墨绿鲜亮的烘干苦菜,设计精美的礼品盒,售价是普通干苦菜的5倍。当年,他赚了1万元,还注册了“珍叶”品牌。

2017年,付雪礼扩大种植规模,流转40亩山地,年收入突破20万元,并成立了公司。2018年,他带动10多户村民种植70亩苦菜,以3元/斤的价格回收鲜菜,让村民每亩增收4000元以上。

2020年,付雪礼将生意拓展到县城边上,开了“雪礼苦菜饭”餐馆,主打苦菜系列美食,柳富杰的苦菜钵炒饭更是一绝。随着市场对苦菜系列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2023年,他将餐饮店迁到县城中心地段升级为370平方米的“忆苦思甜黄精土菜馆”,又在石城镇流转170多亩土地,种下苦菜、马齿苋、藿香、紫苏等多种药食同源的野菜,“我们靠苦菜种出了甜日子,现在要让更多的人从苦菜中品出甜滋味。”

扫一扫 看视频

白领返乡 豆腐、玉米卖高价

严选本地黄豆,引山泉水制作豆腐,用实验室操作的严谨把控制作工艺……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的卢显,辞去白领工作,和父亲在金塘镇石店村建起苏式豆制品加工厂,注册“苏梦园”品牌,嫩滑微甜的口感让自家水豆腐价格高出市场三成,仍供不应求。顺势而为,他带动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按生产标准,建起自己的豆腐作坊。

为了让更多客户直观感受苏塘豆腐的入口即化、嫩滑微甜、齿颊留香,卢显开起“苏梦园”餐厅,推出野生黄鱼豆腐汤、锅皮千张煲、油豆皮丝瓜汤、腊排炖豆腐、腊香肠煎豆腐等特色菜,熨帖着食客的味蕾。以“苏梦园”餐厅为圆心,他新开4家“苏梦园”农特产零售店,除了销售自家豆制品,还搜集本地腊肉、干豆角、萝卜干等特产,最远卖到香港。“通过‘苏梦园’新媒体矩阵推广,每年总销售额达1000万元,八成客户是回头客,仅武汉就有10多家餐饮店,每年进货百万元。”

同样辞去工作返乡的大学生程艳,在开着皮卡车帮村民卖菜期间发现商机,成立隽青家庭农场,流转2700亩土地,科学划分为生态香米区、水果玉米区、林果药材区、时鲜蔬菜区。

从崇阳县走出去的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洪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严建兵,成为隽青家庭农场的座上宾。自此,她的家庭农场不仅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也是严建兵、邱法展教授培育的新水果玉米品种的华中地区指定试种示范区,成为华中地区首家种植超甜水果玉米的大户。

“农场试种奶白、彩糯、黄白粒、纯黑等5个品种的超甜水果玉米。普通玉米1.5元一根,咱们的玉米刚上市时能卖到10元。”程艳自信地说,八九百亩的玉米地,亩产近万元,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玉米单品一炮打响后,敢吃“螃蟹”的程艳,又开始试种100亩袁隆平团队功能性水稻新品种“贡稻”,“虽然产量不高,但其独特的低糖、高蛋白、高钙功能使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

目前,她已与中百仓储、盒马鲜生、中商集团、东呈集团等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订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960人次,人均年增收1.8万元。

扫一扫 看视频

新农人的立与破

药学青年在乡村实验室提炼黄精多糖,“玉米姐”用订单农业重构千亩良田,传统豆腐作坊转型标准化食品公司……崇阳山水间,正上演着一场静默的变革。

青创会如一座桥梁,将政策甘霖与创业热望相连,让返乡青年用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生态理念重塑农业基因。付雪礼将祖辈眼中的草“煮”成黄金产业,胡盛用黄精宴打破药食边界,卢显让百年豆腐工艺叩开香港市场——这些年轻人用行动回答着时代命题: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热血,更是用现代思维提升传统生产力的勇气。

他们在政策扶持与市场浪潮中寻找平衡,既保留着土地的温度,又植入创新的密码。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于立与破之间,找准稳中求进的方向,实现从“父辈种田全家不饿”到“新农人种田带富一方”的跃迁。

(记者 彭翠楠)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