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农业 > 荆楚农事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巴东信陵镇低山橘、半山李、高山梨——千米海拔差绘出立体产业图
  • 编辑:黄艳平
  • 2025-04-02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张文灿

长江巫峡口南岸,海拔270余米的柑橘园内,打窝、基肥投放等工作渐入尾声,首批9100株柑橘苗即将沿着江岸铺展。

这片柑橘园位于巴东县信陵镇神农溪社区。隔江相望的神农溪社区,是信陵镇2015年新成立的社区,也是全镇唯一的跨江“飞地”,住着来自黄土坡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的583户居民。

虽住进新居,但大家始终牵念着隔江的860亩故土。“田荒了又可惜,每天扛起锄头坐40分钟的公交去种地,非常不方便。”72岁的移民老人谭和魁道出无奈。

为彻底解决居民“跨江种地”的矛盾,去年底,神农溪社区成立“红纽带”攻坚队,组织23名党员群众赴秭归等地考察,引进龙头企业实施“支部+公司+农户”联营模式,流转坡地种植柑橘。

“流转费前三年300元一亩,第四年柑橘产生收益后涨至500元,还能参与管护增收。”谭和魁跨江种地的辛劳终于卸下。

沿209国道盘旋而上,海拔600米的信陵镇中元子村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国道穿过李花海,车轮碾过都是香的。”经常路过此处的货运司机陈世杰将车停进新建的观景车位,不停赞叹。“过去想吃李子没地方停车,现在观景、品尝、邮寄一条龙。”

中元子村党总支下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投资400万元实施“一房一院一田”提升工程:党员示范户带头整治庭院,8处“党员责任停车场”破解国道停车难题,增设5处脆李销售便民亭,培育本土带货达人,搭建“云端李市”直播平台。

脆李解渴,江景养眼,民宿歇脚。依托李园,中元子村打出乡村经济组合拳。

海拔1200米的信陵镇土店子村,500亩梨园内,植保无人机正进行飞防作业。

“支部牵线搭桥,春管不再愁。”信陵镇农业服务中心派驻土店子村的党员技术骨干向波介绍,往年,梨园春管撞上农田春耕和农家乐接待高峰,村里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针对梨园用工荒难题,信陵镇党委主动对接纾困,联合恩施职业技术学院6名师生组建“三农”实践服务队,带来1台植保无人机协助梨园春管,每天可覆盖130亩梨园防治任务,效率提高5倍。配套建设直播基地,架起“云端认养”平台,超320株梨树被游客“云承包”,“黑猪跑山+梨园避暑”的农旅套餐已预订600人次。

从江畔到高山,信陵镇垂直落差逾千米的峡谷地貌,被装点上了“低山橘、半山李、高山梨”的立体化产业图景。如今,全镇特色农业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带动1200余户群众增收。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