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再生稻秧苗长势不错,关键期要特别注意温湿度。”清晨,石首市东升镇绿飞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内,理事长刘飞蹲下身细细查看秧苗。
“刘专家,粉土机出故障了!”刚出大棚,刘飞就接到了湖南澧县种植户的求助电话。顾不上吃早饭,他抓起工具包驱车跨省驰援。
“线圈老化短路,电机有焦煳味。”故障现场,刘飞作出精准判断。临时接续、安全提醒,一小时就完成了抢修。
这已成为刘飞的工作常态。每日接待十余批访客,接听数十通咨询电话,他的“春耕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
走进绿飞合作社仓库,仿佛置身“农机急诊室”,自研碾压机、特制犁具、大棚卷帘机等20余项发明,件件透着巧思。
“标准化农机常‘水土不服’,我们就地改造。”修路用的压路机进不了大棚,蔬菜大棚碾压机前轮太小压不实松土,刘飞淘来废旧手扶拖拉机,焊接橡胶滚轮,造出秧棚专用设备。
“看着简陋,用起来真管事!”村民刘运喜惊叹。
从下岗技术员到高级农艺师,再到去年入选全国农机“土专家”,刘飞乘势组建农业技术团队,对水稻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全面开展机耕、机插、机防、机收,业务范围延伸至湘鄂边20多个乡镇,服务面积达3万亩。(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车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