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憨实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基地里,肖研忙着整理刚制作好的武昌鱼,为直播做准备。作为公司创始人,他身兼数职,主播仅是之一。
大学时,一次偶然机会,肖研在外品尝到一种武昌鱼的独特做法,味道和家乡截然不同。让家乡味道香飘全国的梦想,就此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经过市场调研,肖研发现武昌鱼在包装生制产品外销上仍有空白。他与搭档一拍即合,成立公司。“没有专业的人来做,我们就做那个专业的人。”
他们追根溯源,找到鄂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武昌鱼烹饪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郑彦章,向其学习最地道的做法。又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合作,将“三腌三晾”的古法工艺转化为数字化生产流程。
“说肖研是‘鱼痴’都不过分。”合作伙伴陆佳打趣道,“围着专家在实验室看数据,追着非遗传承人问腌料配比,直播时还要给网友们科普武昌鱼。”
“这条鱼游了上千年,我得让它游得更远些。”肖研坚守着这股痴劲儿。
非遗技艺加上数字化传承,肖研用科技和情怀重新定义“童年味道”。去年,憨实食品生产的武昌鱼产品,以独家自创秘制配方传承鄂州百年非遗腌制技艺,并针对大众口味加以改良,通过供应链公司、线上直播等渠道,“游”向全国各地。
“鱼尾嘎嘎香”“非常新鲜,还没什么腥味”“太好吃了,已经是第四次回购了”,产品好评如潮。
不止步于制作技艺传承,憨实食品为周边近5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人均月增收2000元左右。
如今,这条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武昌鱼,正通过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与品牌升级,守住老味道,开拓新销路,为乡村发展带来蓬勃希望。(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沈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