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江车 通讯员 谭涛 向蓉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制作技艺传承唐朝的蒸青工艺,外形制作创制于清代。2022年,“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恩施玉露入选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
3月24日,恩施玉露茶商大会暨蒸青茶传承保护工作会举行,恩施市被授予全国唯一的“蒸青茶传承保护核心区”。
为何是恩施?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在活动中,找到了答案。
传承与保护
别看如今恩施玉露发展势头强劲、制作工艺保护得当,早在20年前,是另一番光景。
“2005年,我们决定复兴这项古法工艺时,全市只有十几位了解这种技艺的师傅,并且年纪全部在八九十岁左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润邦茶业董事长张文旗感叹道,在复兴古法工艺的过程中,技术研发团队在一次次改良中突破技术瓶颈。
如今,在一位位老茶人和新茶人的努力下,蒸青工艺不但得以恢复和保存,更建成了蒸青智能化生产线。至此,老工艺兼具标准化、规模化。
“当然,这也离不开数以万计茶农的辛勤耕耘。”张文旗坦言,海拔1000多米云雾深处种出的生态茶,是恩施玉露好品质的保障。
自2013年起,恩施市连续多年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业百强县域”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蒸青茶产区,恩施玉露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
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恩施市将建立师徒传承机制,打造非遗传承基地,运用VR技术实现技艺数字化保存。同时深化农旅融合,依托芭蕉侗族乡等核心产区,设计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茶艺研学等茶旅融合项目,推出“茶园+峡谷+森林”生态线路及康养旅游线路,推动茶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
创新与发展
3月初,恩施市印发的《2025年度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恩施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目标剑指100亿元。
恩施市还将联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成立“恩施玉露研究院”,重点推进茶树良种选育、生态茶园建设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同时深化“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战略,计划新增10家品牌旗舰店,开拓东南亚、欧盟市场,推动产业升级。
“懂茶的人,都知道恩施玉露品质好,销量好时一年能卖10多万元。”个体经营户刘学锋在孝感市云梦县开了几家茶叶店,和恩施玉露合作了十多年,今年也不例外,他早早下了订单。
除传统经销商外,恩施玉露还开辟了茶园直达消费者的渠道。“依托智能调度系统,动态优化运输链路,实现核心城市今日发、次日达,让消费者品尝到带着武陵山晨露的新茶。”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全国7万个配送站点、30万名配送员,让消费者及时尝鲜。
当前,恩施市38.7万亩春茶已进入采摘期,订单供不应求。
乘着春风,大会期间,来自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世界茶联合会、湖北省茶叶学会等机构的专家齐聚一堂。
经实地考察、深入研讨,专家组一致认为:恩施玉露芳播九州,恩施市蒸青茶传承发展历史脉络清晰,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中国独一无二的“蒸青茶传承保护核心区”,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