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竹山县九华山林场,村民们正栽下一株株淫羊藿幼苗。这片12万亩的国有林场,凭借独特的林下气候和肥沃的腐殖土,成为鄂西北林下经济的试验田。
去年来,竹山县在九华山、白玉垭、深河、天堂等4个国有林场,建成高标准种植地块3万余亩,划定示范基地1万余亩,规模化种植淫羊藿、箬竹等中药材,同步试种天麻、黄精等品种。“国有林场发挥技术、规模优势,既培育产业,又培养人才。”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周玉芳介绍,每天能带动50余名村民务工。
“挣了工资,还学到技术,明年想在自家林地种药材。”九华山林场村民贺显林充满期待。
依据药材种植品种、面积,验收后的林下药材,可分别享受每亩500元至1000元的奖补资金支持,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可享受一次性奖励5万元。
此外,竹山县540余家林业合作社与4家省级龙头企业构建起“企业+基地+农户”利益链,圣水湖旅游公司等经营主体带动1.5万户、5万余农民融入产业链,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得胜、竹坪、大庙等乡镇建成5000亩肚倍基地,3万亩油茶基地推动油茶种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发展,万亩林果基地种植桃李、柿子、葡萄等兼具经济与观赏性的水果……作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竹山县将林下种植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培育林药、林茶、林果等多业态经济作物。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种植总面积达到52万亩,年产值达到16.5亿元,带动11.4万人创收,实现了生态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共赢格局。(记者 雷楠 通讯员 向继华 党时轩 杜登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