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演
折杨柳,词牌中的舶来曲?
半信半疑间,《诗经》向我走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折柳赠别,诗歌随处可见,王之涣《送别》:“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孟郊《折杨柳》:“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想当年,隋炀帝在新开通的大运河两岸遍种杨柳,客舟里,橹声中,有唱有和,颇有江南韵味。难怪刘禹锡《杨柳枝》写道:“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常见一景:水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杨柳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
仿《咏鹅》成《咏柳》,有点意思:柳、柳、柳,垂枝拂绿波。青丝摇碧水,嫩叶戏东风。
词人朱敦儒:“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全词4句共44字出现了6次“柳枝”,不仅不让人觉得累赘,相反更多了几分凄美和不舍——“留之、留之、留之”。
正所谓: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