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胡俊涛 通讯员 谭青青 鲁莉
晨曦微露,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村海拔420米的生态茶园基地,30余名茶农挎着竹篓,指尖在茶垄间翻飞。
天不亮上山采茶,太阳落山前鲜叶就能换成现金。“茶农们将鲜叶直接送到村头的收购点,省去奔波,一斤可卖60元至80元。茶企收购截至傍晚6点,鲜叶过秤后当场结账。”问叶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军介绍,这些鲜叶将制作成丝绵茶。
丝绵茶的鲜叶具有“幼芽断面新奇,银丝万缕,银光夺目”的特性,成茶则有“外形紧秀披毫、银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带花香,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匀亮,经久耐泡”的特征。
鲜叶摊青,是唤醒茶魂的关键一步。傍晚采收的鲜叶,需在控温控湿的摊青架上静置3至6小时,通过自然萎凋将含水量调控至68%至72%,既激活茶叶水解酶活性,又为后续塑形提供韧性基础。次日清晨,这些完成呼吸作用的鲜叶,经220℃至260℃高温滚筒杀青,锁住茶氨酸的鲜爽,再以“轻—重—轻”波浪式揉捻手法,塑造丝绵茶特有的银丝状条索。整套工艺精准控制在12小时内,次日7时,成品茶便完成打包装箱,发往消费者手中。
生态茶园面积约1000亩,由湖北省茶业集团旗下秭归宜红公司与当地共建,年加工鲜叶能力超百吨,带动200余户村民就近就业,茶园亩收益超3000元。
“今年持续低温,相较去年,开园时间推迟了近10天。”湖北省技术能手、秭归宜红公司制茶师黄银武解释,茶叶的生长进程与积温紧密相关,当有效积温达到特定阈值,茶树才能正常解除芽体休眠,开启萌发生长。今年有效积温难以达标,芽体休眠期延长,茶树生长停滞,茶芽萌发迟缓,采摘时间被迫延后。“本周我省平均气温回升,有利于茶叶萌动和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