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仓埠初级中学七(2)班 王梓雯 指导老师 黄惠芳
闲暇时光里,处书屋一隅,轻捧一本书,走进历史长河,与古人会晤;观当今世事,感慨时代变迁、命运多舛。书像明灯,照亮了我孤寂的心房;书像灯塔,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在农家书屋里,我的梦在飞翔!
八岁时,农村出生的我总是羡慕城里孩子多种多样的课外书,身为小学教师的小姨见状送了我很多漫画和绘本,我对书的渴望一发不可收拾。那是一个日落昏黄的傍晚,小姨拗不过我的纠缠,带着我去了街上的农家书屋——友谊书社。门店有点冷清,装饰简单,面积不大。小姨告诉我,老板是卖教辅资料的,为了招揽生意,特意在店里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方便镇上的人读书。一进门,我就瞥见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有少儿绘本、文化教育、科普科幻、时尚杂志等,心中不禁狂喜。书屋的角落里放着几把小椅子,上面坐着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哥哥姐姐,他们捧着书,如饥似渴地读着。小姨示意我轻手轻脚,不要打扰别人。我会意地选了一本郑渊洁的《皮皮鲁传》,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后来我又自己去了几次,每次都收获满满。读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我学习到了为人处世之道;读埃德加·斯诺笔下的《红星照耀中国》,我学习到了革命先辈身上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了保尔·柯察金身上的顽强、勇敢、坚强与奋进;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我敬重那个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七擒孟获的诸葛亮,也喜欢那个粗中有细、敢作敢当的鲁智深……他们的出现就像一颗颗流星划过夜空,短暂却灿烂。我在书屋里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为写作储存最宝贵的养料。书屋里的时光治愈了学习和生活的疲惫,一切都变得那么温馨,我的文学之梦由此起飞。
后来,因为学业加重和疫情等原因,我很久都没再去书屋。父母说街上很多门店生意不好改头换面了,我心中十分牵挂书屋:老板生意好不好?书屋关门了吗?今年“五一”后的一天,我约上好朋友逛街,又去了农家书屋。咦,老板怎么换人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叔叔站在门口招揽客人,招牌没换,但“友谊书社”几个大字被重新粉了油漆,从不起眼变得更加醒目大气。叔叔告诉我,他是原来老板的侄子,老板去武汉照顾外孙了,转让门店时特意嘱咐,政府为提高国民素质,在扶持书屋发展,图书角要保留,书籍内容要新颖多样,方便更多的人来阅读。我兴奋地发现,整个一楼全部被腾出来做书店了,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趣味横生的儿童文学、博大精深的世界名著摆在一排排书架上,似乎在向我挥手。来书屋的人也渐渐多了些,学生在这里看名著教辅,阿姨在这里看育儿经,叔叔在这里看财经科技。
书屋很小,容纳不下所有的读者;书却很大,容纳下了古今中外人物的一生。我爱书屋,犹如花儿眷恋阳光。或许我实现梦想的路途还很遥远,或许前行的路上还有荆棘和风雨,但我会追随梦想,跟随着书的指引,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