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余店镇一座名为鸵呷呷的养殖场内,95后女孩付秀正挥动着铁锹,将饲料铲入食槽。围栏内,12只鸵鸟频频俯下脖子,低头啄食。
“这是非洲鸵鸟,它们性情温顺,适应环境和抗病能力都很强。”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鸵鸟,付秀无比骄傲。
大学毕业后,付秀在武汉从事计算机行业,成为一名程序员。2024年5月,为照顾生病的父亲,她回到了家乡。在了解营养品时,她偶然发现,鸵鸟蛋的营养价值似乎很高。
“鸵鸟全身是宝,鸵鸟肉富含27种氨基酸,羽毛能作扇子、台灯、服饰上的装饰品。”付秀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因余店周边村镇本地市场空白,她决定在此施展拳脚。
说干就干,当年10月,信心十足的付秀从安徽安庆购入12只非洲鸵鸟。平日里,她会提前配好鸵鸟一周的食量,将花生、豆粕、麦麸等打碎混合。
这批鸵鸟一天消耗120斤饲料,能产不少蛋。一枚蛋最高能卖出180元。经过4个多月的直播,她成功卖出了2万多元,成为目前养殖基地的主要收入来源。
养殖步入正轨,付秀也有了新的计划。
今年初,她将50枚鸵鸟蛋送往湖南的孵化基地,打算培育商品鸵鸟。正月初八,付秀和家人开始动手兴建保温大棚、搭保温膜、装电热板和照明灯,等待幼鸟入住。
为帮助付秀创业,古城村党支部副书记罗艳丽协调村民,帮其流转土地,为出栏幼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村里有个95后女大学生养鸵鸟的事迹,在余店镇流传开来,不少村民慕名前来学习。
“这不跟养鸡差不多?”参观后,有不少乡亲萌生了自己养殖的想法。幼鸟还没回来,就被预订了18只。
“我打算在应山开办首家鸵鸟体验馆,提供鸵鸟肉餐饮服务。”付秀计划,依托鸵鸟养殖基地发展乡村旅游,驯养一批鸵鸟,供游客骑行、拍照;饲养幼鸟提供喂养、互动服务,形成集养殖、观赏、销售、餐饮于一体的鸵鸟养殖特色产业链。
(记者 徐思弘 通讯员 程淇 周春晓 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