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 通讯员 陈振 杨光明
在国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浪潮中,湖北省积极探索,开发出“湖北省集体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咸安区、鹤峰县进行测试运行,实现了林权管理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的互通共享,为林业资源高效配置和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系统以不动产单元号与林权管理合同编号为双核心标识符,创新性实现权属数据动态管理。通过与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实时数据交互,可自动同步林权变更信息,确保权属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系统可完整记录林权流转全流程,实现每笔交易的可追溯、可核查,有效防范权属纠纷。在提升管理效能方面,系统构建了“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双轮驱动机制。设置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业务联动办理。通过合同在线审批、电子证照共享等功能,将传统林权流转业务办理周期缩短60%以上。数据共享平台已对接自然资源等部门,累计核验林权信息12条。平台实时生成合同面积、办件量等12项核心指标,通过可视化图表直观展示区域林业发展态势。试运行期间,已为林权抵押贷款、生态补偿等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23次。
据了解,该系统采用林业专网部署模式,完成林权合同全流程在线录入、审批、查询等全流程在线办理,彻底告别传统纸质材料重复提交、人工跑腿的繁琐模式。同时,系统通过政务外网实时加密传输至自然资源部门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自动受理关联业务(如权属登记、电子证照生成等),办理结果即时回传至林权系统,形成“申请-审批-登记-查证”闭环,实现与不动产登记部门共享互通。用户通过林权合同编号,可在林权系统中直接查询对应的不动产单元号电子证照(如不动产权证书、登记证明等),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目前,已完成全省17个市州、7个县(市、区)的系统部署,累计录入林权合同数据12份。未来将逐步拓展在线签约、AI人脸识别等智能应用,打造覆盖林权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并与农业农村部门、大数据局等机构互联互通。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成果,该系统的上线标志着我省林权管理进入“数据赋能、智慧治理”新阶段,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