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柏蔷薇 卢丽君
惊蛰时节,大冶市灵乡镇张河村张河畈湾蔬菜大棚里,成片的苕尖舒展着绿叶。
基地负责人纪代娥,是张河村特地从邻村请来的种菜土专家。村里出土地、建大棚,纪代娥出技术、运营和销售,通过“村集体+示范家庭农场+基地”的运营模式联建共管。
“3月初头茬采收,亩产预计突破万斤。”纪代娥算起经济账,按当前市场价,亩产值3万元,预计年销售收入80万元以上,不仅帮村集体增收,还能带动1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
今年,张河村新建20亩连栋恒温大棚,灌溉设施一应俱全,反季节蔬菜在寒冬时节也能茁壮生长。
纪代娥的种菜账算得自信,源于多年的摸索。过去,她在武汉做生意,有年冬天在餐馆吃饭,发现蔬菜比荤菜贵。“我们灵乡镇大庄村在大金公路边,地势平坦,水资源又丰富,何不自己种菜呢?”
2015年,她回到家乡,在大庄村两委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随后拿出32万元积蓄,购回藜蒿、苕尖等种子,带领大庄村及周边村民种植蔬菜。如今,大庄村种出的藜蒿,成为黄石、武汉、咸宁等地商超的抢手货,年利润稳定在30万元左右。
从在大庄村种泥蒿,到张河村种苕尖;从单打独斗,到联村共富。十年来,在纪代娥的带领下,种菜成为当地村民越干越有劲头的事业,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