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龙炳洁 陈玉玲
四面青山巍巍,白泉河水汩汩。鹤峰县下坪乡留驾村的葡萄园,果农正忙着管护,开沟、窝肥、清园。
“每年春季到采摘结束的近10个月,基本使用牛场沼液浇灌水肥。这使我们的葡萄尤其香、甜、脆。”湖北牛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功杰满是自豪。
陈功杰的葡萄园共50亩,种有阳光玫瑰、夏黑、蓝宝石等6个品种,仅靠进园采摘便可卖光。2024年,葡萄园共采收葡萄7.5万公斤,营收100余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
“我的果园被称为‘牛背上的葡萄园’,每行葡萄架下都有两根拇指粗的沼液管。处理后的沼液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给葡萄树输送养分。”陈功杰介绍,得益于牛场供肥,葡萄园每年可节约近10万元的肥料成本,施肥一项仅需8000元的人工支出。
循着1000余米的沼液管道往上,半山腰处,便是2023年12月完工的牛场。
牛场占地16.8亩,2024年存栏168头,建有100立方米的大三格化粪池。牛粪经厌氧、有氧等发酵过程,通过粪污干湿分离泵,形成沼液与干粪有机肥。
“阀门一拧,沼液就出来了。”牛场海拔860米,葡萄园海拔670米,沼液可通过无动力输送,自流直达葡萄园,干粪则通过卡车运下山。
去年,牛场产生干粪500吨,葡萄园消耗近300吨,余下的则被送往周边村镇,作为村民玉米、土豆、茶叶等农作物的底肥。
“牛场免费给我们提供牛粪,节约了一大笔肥料钱。”下坪乡石堡村村民郑永芳说,“我们的秸秆对牛场有用,自然愿意回馈给牛场,有来有往嘛。”
投木报琼,每年不同时段,附近农户会开着三轮车把自家猪吃不完的花生苗、玉米秸秆、红薯藤、稻草等运到牛场,给牛加餐。
除了村民免费赠予,每年陈功杰还以每吨4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回收秸秆1万余吨。
“曾经屡遭整改的牛场,如今成为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生态牛场。留驾村以牛为起点,‘串’起了一条循环农业链。”鹤峰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易长华介绍,近年来,鹤峰县先后投入以奖代补资金2057万元,支持畜禽养殖户粪污治理57家,全县资源化利用率从78%提升到90%,其中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100%,资源化利用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