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印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湖北省委一号文件,文件为乡村振兴制定了“任务书”,擂响了建设农业强省、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战鼓。
全文共6个部分,围绕“两个持续、四个着力”进行总体工作布局,明确了30项措施,包括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林业、农垦和供销社等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改革任务,提出打造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支持武汉加快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等。
两个持续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更高水平荆楚粮仓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四个着力
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着力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十项措施
全力以赴抓好粮油生产
增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推进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
研究完善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维护农村稳定安宁
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
机制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
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保障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民生红包
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208.4万人以上。
加大农民工就业培训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岗扩岗。
鼓励外出就业,支持返乡创业,推进合作兴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改善100万农村人口供水条件。
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1万公里,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提档升级1万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点。
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支持每个县办好1所优质高中、每个乡镇办好1所优质初中。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下沉医务人员帮扶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推进村级互助性养老服务。
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持续整治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
重点精读
坚持试点先行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是今年一项重点改革。总的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不能打乱重分,更不能收回集体或借机违法调整。
用好改革办法
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省委一号文件对改革创新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作出安排。
聚焦地,探索盘活利用农民闲置住房的有效实现形式,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聚焦钱,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规模投向;
聚焦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
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寻求解决“三农”难点堵点问题钥匙,为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守牢改革底线
农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坚持在守正基础上创新,把能改的改好改到位,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不得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不得通过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等。在改革的底线红线上,务必要保持战略清醒和历史耐心,不能自行其是,防止跑偏走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