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宋柏 通讯员 谢聪 柯蝶
拉坯成型,放入窑炉,合上炉门……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道姜店村的朱家窑创作工作室里,00后陶艺家赵睿祺正静待新的陶瓷作品诞生。
黄陂泥塑誉满全国,归元寺五百罗汉、木兰山神像等都是这项技艺的杰出代表作。“故乡的土能以泥塑闻名,为什么不能再因陶瓷添彩?”带着这份愿景,赵睿祺如愿攻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在父母的支持下,把老家的房子改造成了工作室,用于陶瓷设计创作。
“黄陂泥土黏性极佳,可塑性很强,完全能满足多元艺术效果的表现。”赵睿祺对家乡土的特性熟识于心。然而,由于本地土壤与传统陶瓷原料在颜色和质地上存在差异,赵睿祺在烧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经过无数次实验与调整,才逐渐掌握了合适的烧制温度与时间。
经过改造,窑炉可达到1300℃高温,既能保留传统烧制工艺的独特韵味,又能满足现代工艺对温度的严苛要求。
将故乡土烧制成瓷器,在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之外,更赋予了作品一抹乡愁印记。如今,赵睿祺的工作室陈列着形态各异的陶瓷作品。不少人慕名前来,甚至提出要定制专属瓷器。
“未来想在作品创作中融入家乡非遗文化和旅游景观,利用当地土壤特有的色彩和质感,创作出独具本土特色的陶瓷,成为人们认识黄陂的新窗口。”赵睿祺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