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头条 > 三农视点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田垄铺春 耕梦新程
  • 编辑:黄艳平
  • 2025-02-24

春肥齐备

枝江 春肥直供农户 每袋便宜15元

“今年春肥直供总量突破7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创下历史新高。通过集采集配省去中间环节,每袋可便宜约15元。”2月20日,枝江市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仙女镇向巷村供销社主任周代年介绍。

今年初,仙女镇举办年货节,周代年现场收到大批春肥订单。“肥料直接送到家门口,特别省事。去年试用后,脐橙红得早、果面亮,随着果品质量提高,我们的收成和收益也增加了。”种植户邓家红种植12亩纽荷尔脐橙,今年订购40包肥料,直接省了600元。

“我们积极推进供销综合改革,搭建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向巷村正是我们‘组织到村、服务到组、联结到户’的生动缩影。”枝江市供销社主任李波表示,通过推进“镇村一体”模式,建立农资、粮油等五个产业链,2024年集采集配农资5800余吨。

枝江市供销社以枝江供销集团为载体,持续动员供销系统农资企业加大调拨入库力度,通过淡储旺供模式,形成进销价差和集采集配减少流通环节,每吨化肥为农降本300余元。截至目前,枝江市供销社已筹集备耕资金1800余万元,储备各类化肥1万吨、农药500余吨,组建专业农机作业队伍,有效保障全市春耕生产需求。

(记者 胡俊涛 通讯员 邓莉娟 陈梦雅)

咸安区 4185吨农资就位 农户用肥零等待

“截至目前,我们区供销系统调运、储备农资达4185吨。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依托全区5家农资经销中心、13个乡镇供销社、113个村级综合服务站、20个庄稼医院等农资销售网点,全力服务全区农业春耕生产。”2月17日,咸宁市咸安区供销社监事会主任陈银欢说。

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咸安区供销社自去年9月起启动冬储工作。一边积极对接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争取低息贷款支持储备任务,缓解企业备货的资金压力;一边加大调拨力度,多方组织货源,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农资数量充足、品类齐全、价格稳定。

咸安区供销社构建“农资经销中心+庄稼医院”的配送体系,通过直配直达模式,将农资直接配送至基层网点及种粮大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事生产成本,确保农民就近采购。据悉,全区现已调运、储备到位复合肥2300吨、有机肥97吨、尿素630吨、过磷酸钙836吨、碳铵170吨、钾肥80吨等,农药45吨、农膜27吨,并已分拨到各乡镇农资销售网点。

咸安区供销社向阳湖镇庄稼医院正月初六开门营业,负责人陈建军热情地为前来选购农资的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和技术咨询服务,“今年肥料的价格相较去年略微下降。目前蔬菜种子卖得最好,预计清明节前后将迎来销售旺季。”

(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李卫东 吴紫芬)

潜江 日产1600余吨 化肥保供底气足

春回大地,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位于潜江市泽口街道的湖北潜江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袋袋肥料在传送带上有序“奔跑”,随后被装袋封口,再由叉车运送到指定位置等待装车,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

“肥料作为春耕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农用物资,近期市场需求量持续上扬。”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连修介绍,春节期间没有停工,800多名员工坚守岗位,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每天生产尿素1600余吨,预计年供货能力可达55万吨。为满足春耕期间不断攀升的市场需求,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早作谋划。去年底,公司就提前完成了原料储备工作,确保生产线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目前,公司正按照计划有序生产,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各地农资经销商紧密合作,全力保障化肥能够及时、准确地配送至农户手中,为春耕期间化肥市场供应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余晓勤)

春产丰仓

郧西 全年抢制30万棒 香菇菌棒生产正酣

郧西县马安镇姬家坪村的香菇菌棒加工车间内,机械轰鸣,一堆堆木屑经翻料、装袋、灭菌、接种等工序化身为一个个菌棒,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今年计划生产香菇菌棒30万棒,春节前已制成16万棒。”加工车间负责人郭瑞介绍,“我们正月初七就开工了,还请了10多个邻居加工。目前在点菌接种、覆盖菌棚保温膜。”

去年11月以来,姬家坪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创业人才大力发展香菇种植,规划建成养菌棚20个,并配套分拣车间及烘干设备,对菌棒栽培、香菇采摘、烤干等步骤进行科学管理、规范操作规程,确保香菇品质优良。

香菇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生产的菌棒除香菇基地自用外,还销往周边村镇,促进全村香菇产业发展。

“趁着农闲来这帮忙,干一天能挣150元,还离家近,我觉得非常好!”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还能照顾家人,村民朱顺成感到非常知足。

截至目前,马安镇已有12个村发展香菇,共有20个香菇基地、1002个菇棚,年上棒114.48万棒。眼下,全镇香菇菌棒加工车间正开足马力赶制菌棒,确保新的一年香菇生产起好步、群众收入有保障。

(记者 雷楠 通讯员 孟方圆 徐光意)

阳新 新技术补种茶苗 千亩基地盼丰产

“春季补苗对于白茶基地的管理而言至关重要,坑深要达30厘米,回填松土后再栽苗,茶根才能扎得稳。”2月19日,阳新县木港镇组织农技人员来到贺洞村白茶基地指导村民补植茶苗。

贺洞村白茶基地占地1000亩,主要种植有奶白茶、纯白茶、黄金叶3个品种,栽苗共350万株。

去年受天气影响,茶园部分茶苗受损。今年开春后,贺洞村积极组织村民对基地开展集中管护,目前已补植茶苗30万株。按照“分片包干”模式,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蹲点开展技术指导。

“技术人员边操作边讲解,树苗移栽深度、宽度都讲得很详细,对我们帮助很大。”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村民孙钦水挥锄松土、施撒有机肥、补栽新苗,一套操作准确无误。

“补苗前要清理病弱株,选用健壮茶苗,栽后及时覆土压实,确保成活率。”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柯贤志介绍,为帮助茶园走生态路,他们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坚持人工除草、禁用化学药剂,并增施有机肥,促进芽头饱满。

如今,该基地已逐步融入牛湖生态旅游区,不仅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以前补种的茶苗成活率不高,现在有了农技人员指导,采用新技术,茶苗成活率大大提高,我们对今年茶叶丰收更有信心了。”茶园里,贺洞村党总支书记孙钦星和50余名村民同在梯田间忙碌,为春茶丰收播撒绿色希望。

(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陈珂)

江夏区 选定新品种 瓜田移栽忙

覆膜上打好孔,从营养钵中取出西瓜苗放入孔中,用细土将根部压实,逐棵灌溉、封膜......

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四化村,土地堂西瓜种植基地设施大棚内,田垄整齐排列,工人们正进行西瓜苗移栽作业。

“基地总面积200亩,目前已经栽苗20亩左右,预计3月20日完成。”武汉盛益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志杨介绍,栽苗的过程主要包括整地、分箱、施肥、灌溉、下苗等。

移栽现场,市农科院专家借助土壤墒情检测仪,实时监测基质含水量,指导工人规范去除嫁接砧木叶片,确保定植株距保持在45厘米。

“嫁接苗不能栽得太深,还要去掉苗上的葫芦叶,避免影响西瓜生长。”武汉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李爱成介绍。

今年,基地全面升级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引进4K西瓜、黄麒麟、彩虹瓜等新品种。通过吊蔓立体栽培技术,土地利用率提升30%,糖度指标预计提高2~3个百分点。

“我们联系了市农科院育苗工厂,帮助农业企业选定西瓜、甜瓜品种,提前协助育苗。今年,江夏春秋两季设施种植西甜瓜预计近千亩,推广种植品种5~6个,试验品种近百个。”江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李伟表示,将持续服务区内相关企业,争取在“五一”期间上市部分西甜瓜,丰富市民的果篮子。(记者 宋柏 通讯员 赵凡)

春管护航

沙洋 两万亩地免费飞防

飞防为翼,护航春节耕种之旅。2月17日,沙洋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飞防队开展油菜飞防作业,推进油菜病虫防控、“一促四防”技术推广等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农民增收。

随着机翼声响,农技人员操作无人机,将其飞到油菜地上空,按照设定航线执行飞防任务。药液、肥料从空中喷洒而下,为油菜披上“防护衣”。

“此次共投入20台无人机,预计两天内完成全部飞防作业。”湖北新动能绿色植保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总经理汪志伟介绍,相比人工打药,无人机打药穿透力强、效果好、效率高,在集中连片区域一天可作业800到1000亩,且省水、不易中毒,人工强度低。

在无人机忙碌作业的间隙,几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仔细观察每一株油菜长势,判断是否有害虫潜藏。感受土壤湿度,判断油菜的水分吸收情况,并详细记录油菜的高度、开花情况及分枝数量等数据,为下一步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今年,沙洋县争取冬种油菜项目资金200万元,将对全县2万亩油菜开展免费飞防作业并发放药剂。即日起,预计一周内完成第一次药剂防治,3月初油菜盛花期时将开展第二次药剂防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婷说。

(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孔前 胡金艳)

江陵 推进江汉平原粮食应急保障基地建设

2月19日,位于江陵县的江汉平原粮食应急保障基地码头,货船停靠在泊位进行粮食卸船作业。不远处,一条自动化的粮食运输线直通后方仓库,粮食“不落地”,就能运至库内。

2025年湖北省粮食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我省将建设68个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保障项目。作为全省46个粮食主产区和33个粮食增产大县之一,江陵正积极推进江汉平原粮食应急保障基地建设。

该基地位于经济开发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辐射范围西南、华南地区,是“北粮南运”的重要粮食集散节点。基地建设分为三期项目,一期建有总长度440米的长江深水码头岸线,二期为高大平房仓和立筒仓,目前都已投入使用。三期拟投资建设加工项目,计划打造年加工量不低于30万吨、年吞吐量不低于100万吨的粮油深加工产业示范园。

“码头作业分两种方式。小规模作业通过车船利用门座机抓取进出;大规模作业则通过皮带运输机、装船机、吸粮机与后方仓储直接对接。”供销粮油(荆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开琦介绍,物流园区是粮食专业化运输园区,目前已完成20万吨高大平房仓及3万吨配合码头进出周转的立筒仓建设。

江陵县发改局粮食产业股工作人员骆训国表示,基地建设将充分发挥江汉平原粮源丰富、产业发达、水运活跃、物流畅通的优势,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为大米和菜籽油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方圣洁 黄洋)

华容区 冬眠农机做体检 春来耕种更得力

“田间作业的时候,农机的转动轴部位要清理干净,一定要等到机子停稳再清理。”连日来,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积极组织农机检修服务队进村入户,帮助农机户检修、保养、调试农机。

“年前镇里农机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我们保养农机,年后又来为我们检修。”华容镇芦花村种植大户高良运喜笑颜开,他的旋耕机经过一番维修保养后,开足马力全速作业。经过翻耕,沉睡了一个冬日的土地舒展开了“筋骨”。

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作下,农户家中一台台农机具接连被“唤醒”——检查潜在隐患、更换破损零部件、添加润滑油、清洗发动机。轰鸣的农机具整装待发。

镇党委委员李云峰介绍,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多部门组成了春耕服务专班,除重点排查农机无牌无证、非法载人等严重违章行为外,另外也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况和相关设施及设备安全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机具下发整改通知书,通知车主即时整改,坚决杜绝机车带病、无证作业。

截至目前,华容镇农业服务中心共选派4名农机技术人员对全镇20余户种植大户进行农机体检,共检修农机具30余台套,同时联合相关部门走访辖区9家农资经营门店,实地查看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质量、进货渠道、销售记录等台账,确保农资产品来路清、去向明,播撒春耕“安全种子”。

(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吕绩)

新洲区 十万亩田迎空中管家

螺旋桨嗡鸣,植保无人机迅速升空,在距离麦苗3米左右的高度穿梭飞行,将雾化的药液均匀地喷洒在麦苗上。

冬小麦进入春管关键期,新洲区辛冲街道冯畈村的麦田间,武汉恒德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华聪,正带领技术人员对植保无人机进行卸车、装机等准备工作。

“正月十五之后,我们安排了两台无人机,每台每天可以完成400亩以上的作业,整个过程实现人机分离、人药分离。”华聪介绍,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可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分布精准喷洒,减少药剂浪费,提高防治效率和作物产量。

李集街道张店社区李家桥湾的田间地头,武汉市新农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文慧,带领无人机操作员进行小麦飞防作业。4架大型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既定路线来回穿梭,为每一株小麦都披上“防护衣”,整个作业过程仅耗时8分钟。

陈文慧介绍,合作社拥有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等农机设备百余台套,春管作业将持续至今年4月,作业范围覆盖涨渡湖、三店等街道,预计全年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

今年,新洲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油菜种植面积达9万余亩。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全区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记者 宋柏 通讯员 王林峰 邰生鹏)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