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农人 > 乡土青年派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拜师70后 00后小伙当上兔老板
  • 编辑:郭崇乐
  • 2025-02-08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尹立群 鹿丹丹

穿上防护衣、戴上橡胶手套,推着饲料车走进兔舍,24岁的陶武海熟练地检查着保温箱里巴掌大的兔宝宝,又依次给兔笼里的大兔子们添食。

仙桃市陈场镇金岭村骄阳兔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首普回忆,2023年5月,陶武海返乡来到合作社,决定跟着他干肉兔养殖。

“想留在家乡干成点事。”陶武海坦言,据他了解,养一只种兔,能年出笼商品兔65只,养得好,净赚400元,着实有“钱”景。

起初,李首普并不看好陶武海,“00后哪吃得了农业养殖的苦,不可能踏实地留在农村。”可陶武海每天吃住在养殖基地,黏着师傅学,守着师傅干。

一次,陶武海拌错饲料,又忘记打开水龙头,险些导致一批临产的种兔流产,被李首普批评了一顿。越挨训越肯钻,陶武海仅用一年顺利出师并决定单飞。

贷款30万元,接下一栋1000平方米的兔舍,陶武海抱来800只种兔,接回在外打工的父母当员工,开启自己的事业。“首批3000多只肉兔已出栏,卖了15万元。”初尝创业甜头的陶武海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如今,他是合作社里产量最高、年龄最小的成员。

“年轻人脑筋活、干劲足。”李首普十分欣慰。2020年,70后的李首普创办骄阳兔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他包教技术、包病害预防、包销售,培育扶持60多人当上“兔老板”,其中不少是在外返乡的90后、80后,他们又直接带动300多人加入兔产业。一带多,多带广,2023年合作社产值超过3000万元,2024年产值翻番,达到7000多万元。

暖阳下,又有几位年轻人开着车来兔舍看究竟。陶武海呵呵直笑,“说不定,他们像我一样,看得心动就回来一起养兔子啦。”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