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推荐阅读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沃野织锦绣 浓墨绘新篇——罗田县大力推进“三农”发展侧记
  • 编辑:郭崇乐
  • 2025-01-08


千里大别山,最美在罗田。一山分吴楚,两水入江淮。

地处湖北东北部、大别山南麓,罗田县是大别山主峰所在地,也是大别山核心景区所在地。

这里物华天宝、栖珍藏奇,青山与碧水馈赠着丰厚的礼物。板栗、甜柿等一众山货香飘四海;茯苓、天麻等道地药材蜚声中外。

这里生态宜居、风光秀丽,县域森林覆盖率达72%,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生态功能保护区,被称为“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

这里乡村和美、产业兴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中药材、黑山羊、板栗、蔬菜、生猪等重点农业产业链“你追我赶”,从销售产品到发展产业,从追求产量到提升质效,从单纯一产到三产融合,构建起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擦亮生态底色,厚植发展优势。近年来,罗田县锚定“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五个一”工程(“一棵树”“一株草”“一只羊”“一粒种”“一根线”),积极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有力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答卷。

看农业——

建强供应链 富民产业兴

隆冬时节,罗田县三里畈镇邱家河村大别山黑山羊产业园的标准化圈舍,“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循声而望,羊儿膘肥体壮,毛色顺亮。

大别山黑山羊产业园海拔1500米,这里的黑山羊食百草、喝山泉水,肉味清香而少膻。去年10月,产业园正式挂牌盒马羊产业园,占地92亩,共有29栋羊舍,可集中育肥黑山羊10万只。

“园区通过智能化系统已实现环境监控、疫病防控、智能化养殖、远程可视化等管理。”湖北锦秀

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晓林介绍,智能系统还覆盖到了农户们的山区养殖中。“每只羊身上都有个芯片码,生长溯源、喂养饲料、育肥时间、屠宰分装、冷链存储等各个环节都有数据记录。”

“一只80斤重的毛羊,以前只能卖2400元,现在能卖出50多款产品,收益超过5000元。”刘晓林介绍,成为盒马鲜生的供应商后,园区实施产品精细化分层与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黑山羊从工厂屠宰切割出厂后,24小时内即可到达全国门店及消费者端,全程冷链温度控制在0℃—4℃来保鲜保质。”

聚链成群,黑山羊产业跑出新赛道。在锦秀智慧农业公司的带动下,黑山羊产业园辐射带动7个中小规模养殖场、72个养殖大户和500个示范户发展庭院养殖,带动黑山羊养殖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如今,罗田已成为大别山牛羊产业集聚地,黑山羊年出栏达20万只,综合产值超15亿元。

农业产业高歌起,特色经济绽沃野。罗田,是全国唯一拥有罗田板栗、九资河茯苓、罗田甜柿、金银花、苍术等九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县。

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罗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涂旭奇介绍,充分发挥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的资源优势,罗田正以供应链思维重构产业链,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因地制宜集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大别山农特产品集散地。

气温渐寒,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干货交易市场内,客商熙熙攘攘,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药材馆内,整齐摆列的药材映入眼帘。

罗田地处北纬30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孕育出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全县拥有中药材品种资源600多种,常年进入市场交易品种163种,拥有道地药材24种,大宗药材54种,药食同源品种10余种。罗田天麻、九资河茯苓入选湖北“十大楚药”。

擦亮罗田中药材品牌。2024年9月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正式开园。项目投资5.5亿元,已有一批国内知名药企签约入驻,带动5万农户种植药材,形成了“制种、种植、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的一条龙中药材产业链。目前,罗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08万亩,中药材种植产值突破27亿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质良种是农业丰收的根基。在罗田河铺镇,当地依托武汉大学朱仁山教授科研团队,引进湖北衍升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300万元,建设红莲型杂交水稻种业小镇。目前,河铺镇14个村整合土地12000余亩,以衍升种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规模化种植、高科技示范、种业科普化、农田景观化等措施,构建育种、制种、销售、科普、文旅等种业全产业链。

据统计,河铺镇已有16家农业合作社和20余户种植大户加入水稻制种产业,土地流转费用每年超过400万元,带动200余名劳动力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28000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立足打造制种大县的目标,罗田进一步加大种业发展力度,做好种业发展规划,整合好各项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制度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全面扩大基地规模。

建强供应链,搭上电商快车,让山货驾云出山。罗田投入资金3.5亿元,建设农业智慧园,内设地标优品销售展示中心、农业产业大数据中心、农产品博览体验中心、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电商直播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十大功能性区域。

率先打造全国首个全产业链农业数字化平台“冈好购”,精准对接“i黄冈”平台,实现销售精准化、物流及时化、运营品牌化、生产标准化,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2024年,全县各类电商企业417家,个人创业网店3185家,微店6508家,年度网上交易额33.26亿元,其中农产品交易额16.21亿元。限上电商企业销售额3.5亿元。

涂旭奇介绍,罗田正以板栗、中药材和黑山羊三大产业链为核心,同时配套发展生猪、蔬菜(食用菌)等7个产业链,逐步构建起“3+7”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看林业——

生态释红利 林下巧生金

小寒时节,罗田县凤山镇白杨冲村连片的板栗树下,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药农们在地头忙碌着,各类中药材苗长势喜人,孕育着勃勃生机。

板栗林下添花样,药材套种生产旺。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板栗资源,罗田县林业局不断探索创新林下中药材发展模式,让板栗林下遍地“生金”,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发展林下经济后,可以一种多收,上收板栗,下收药材,收成、收入双增加,大家管理板栗园更有干劲儿!”慧群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伟介绍,在林下经济的带动作用下,合作社的600亩基地预计每亩增收4000元以上,来年有望实现中药材产值20万元,“基地带动村里务工群众130多人,2024年发放工资超过80万元。”

板栗树,是罗田农民心中的“摇钱树”。从卖毛栗到深加工,小板栗已做成大产业。全县现有板栗加工企业38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已开发罐头、速冻、保鲜、休闲食品、预制菜五大系列30多种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全国30个省市,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板栗加工集群,系列综合产值达22.5亿元。

湖北益佳食品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剥壳、清洗、漂烫、包装,一道道工序紧密相连,一箱箱板栗产品快速送出生产车间,随即装上冷冻车,准备出口。

益佳食品是一家专业板栗食品生产厂家,拥有年深加工板栗7000吨和快餐调理2000吨的生产线3条。年收购罗田板栗1万吨以上,产品远销广东、江苏、辽宁等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家。

去年,公司投资8000万元,新建冷库、改造升级加工设备,产能由原来每天50吨增加到150吨。“罗田板栗大丰收,公司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和库房储备力度,以保护价敞开收购罗田鲜板栗,保障农户收入。”益佳食品董事长熊中刚表示,得益于一系列好政策,栗园得到改造,罗田板栗品质也提升了,板栗加工业实现稳定增长。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罗田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泳介绍,近年来,罗田县林业局围绕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罗田板栗、甜柿、森林生态等特色资源优势,秉承“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业化”发展思路,整合财政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聚力发展板栗、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奋力推动林业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升了特色产业富民强县能力。

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作为“中国甜柿第一村”,积极打造柿里牧歌农旅融合示范区。尽管时令已跨入严寒冬季,早已过了甜柿最美的“尝秋季”,但柿里牧歌农旅区广场和村民房前屋后依然保留着黄澄澄的甜柿,成为一道道冬季美景,游客纷至沓来,各种业态红红火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积极探索柿里牧歌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新业态,围绕黑山羊、甜柿两个地理标志产品,将柿里牧歌打造成集培训研学、科普教育、亲子娱乐、休闲打卡、农耕体验、羊餐美食及融合自然美景与田园牧歌风情的旅游胜地。”罗田县林业局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峰辉介绍。

高效生态产业的“多点开花”,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024年,柿里牧歌新栽甜柿树1500株,抢救性保护百年以上古甜柿树7株。摘甜柿、烤羊串、住民宿、摄影写生等成为新的主题,全年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

看水利——

治理小流域 乡村净美绿

美轮美奂的灯光,婉转悠扬的音乐……天色渐暗,华灯初上,天堂寨脚下,九资河镇僧塔寺河夜游的旅客络绎不绝,温暖的烟火气与优美的风景交相辉映。

“白天打卡薄刀峰美景,夜晚深度体验古镇魅力,这一趟,不虚此行!”归期临近,武汉游客王瑛意犹未尽。

作为黄冈市首个夜游小镇,九资河镇以“鸠兹古国”文化为引擎撬动旅游需求,融入商业、休闲、娱乐、体验等元素,把“过路客”变“过夜客”,“头回客”变“回头客”,已成为鄂东地区夜游聚集消费网红打卡点。

九资河镇夜游的出圈,离不开一湾清水。僧塔寺河全长10公里,是天堂湖小流域重要支流,贯穿九资河镇老城区,具有2000多年历史。

长期以来,河道由于缺少稳定的补水,遇到特枯年份,河道断面存在断流现象。恢复河道生态、保障河道水质迫在眉睫。

2022年12月,天堂湖被列入罗田县第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县级试点。

基于河道水量少、水质差的现状,罗田县水利和湖泊局依据“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要求,采取近期“治标”与远期“治本”相结合的措施,改善河道水动力循环条件,恢复河道生态,扮靓河湖生态底色。

“投资850万元,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新建浮船提水泵站及管道,依靠天堂河水库新建引水线路应急补水‘输血’。同时,开展水质生态提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等工程,恢复镇区河道地下水位与生态基流,确保河道基流恢复稳定。”罗田县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堂湖小流域治理覆盖流域内11个行政村,水安全保障项目总投资2211.92万元,流域内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初步构建水系连通网络,打造流域水生态廊道。

县水利和湖泊局还通过实施移民后扶工程,对圣人堂、天堂湖、张家咀、麒麟畈、九资河、官基坪等6个移民人口较集中的村开展湾落整治,打造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移民美丽家园,激活乡村振兴内在活力。

好生态带来好“钱”景。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将天堂湖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依托红叶节、天堂寨风景区、大别山峡谷漂流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小流域综合治理带来了村里环境的大提升,也推动农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圣人堂村党总支书记王景坤介绍,村里以村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占比65%,村企共建成立罗田县鸠兹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将全村153家宾馆、农家乐纳入公司,实行统一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相互杀价的行为。

“通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实现共同参与、共谋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让公司、村集体、群众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王景坤说,目前全村500余户人家,旅游从业人员500余人,全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创产值8500万元。

小流域治理与产业大发展共同推进,如今的罗田,一项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一座座水库焕发新姿,一湾湾碧水“流金淌银”……

“围绕小流域治理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总体目标,我们坚持科学谋划、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以水系为脉络,坚决守牢水安全、水生态安全底线,保障粮食安全,打造天堂湖、仙人河两处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做好做活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文章。”罗田县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德传信心满怀。

(吕博林 雷激 余凯 陈双炎 闻畅)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