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推荐阅读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武穴:奋力建设农业强市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编辑:郭崇乐
  • 2024-12-23


武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乡村全面振兴在黄冈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

12月初,走进湖北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武穴市,深切感受武穴市用大历史观、大发展观、大民生观准确把握好“三农”工作带来的喜人变化,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现代农业 促进粮油稳产增产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武穴市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24年武穴市粮食播种面积70.16万亩,总产量6.7亿斤,较上年分别增长0.96%和1.32%;油菜夏收面积41.73万亩,总产量7.15万吨。今年秋播油菜面积44.35万亩,油菜扩种2.62万亩,面积增幅5.9%。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3.7万亩。在粮食主产区建设水稻集中育秧连栋大棚基地2个,服务大田面积1万亩以上,水稻订单协议收购6万亩,病虫害飞防作业30.14万亩,机播机栽作业3.17万亩,稻草还离田作业服务7.04万亩,粮食仓储烘干6万亩,实现亩均节本增效200余元。

近年来,该市积极实施强县工程,围绕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紧盯武穴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轮作扩种、种粮工程、撂荒地整治等系列有力“组合拳”,在全市建立了6个“油—稻”万亩核心示范基地、38个千亩示范畈,集成“五良配套”(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实行“六统一”模式(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绿色防控、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订单生产),全力打造粮油高质高效示范区,确保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先后荣获“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统防统治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国家级荣誉。

做强农业产业 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

抓农业,核心是抓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武穴市政府出台措施,按照“做优水稻、做响油菜、巩固水产、做强畜牧、做大山药”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为推进“三专”园区建设,聚焦主导产业,做实项目支撑,快速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增速,武穴市组建优质稻产业联盟,推进“企业+主体+基地+农户”的优质稻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组建生猪产业协会,推行“政企银保村”共建养殖场联农带农模式,形成以襄大集团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养殖企业围绕核心共同发展的生猪产业集群;组建以湖北省农业发展集团、湖北省粮油集团、武穴市福康油脂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菜籽油产业协会,加强与中油所、华农大等高校院所深度战略合作;构建双低油菜、佛手山药等地标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打通消费品下行、农产品上行通道。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13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9家,其中,2024年新增3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总产值占比为0.3:1,增加20%。

“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是武穴市强农措施之一。”坐落在武穴市国家现代农业(油菜)产业园的武穴君容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林,热情接待来自周边乡镇的村民在公司里加工茶籽油,介绍企业发展情况。

武穴市抢抓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市场主体+基地+农户”产业链模式推广,提供资金、人才等要素,不断提升企业产能。在政策的加持下,武穴市实施粮食订单生产,开展优质稻品种大面积推广行动,全市60%以上的水稻种植大户现在都开始种植优质稻品种,既增产又提质,计算下来,其综合收益每亩比种植其他水稻品种增加400元左右。

粮食产量上来了,加工产能又不够了,湖北伟博粮油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面对现有产能不够的局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期扩建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现有规模已吸引了周边黄梅、浠水的大户送粮来加工,产业规模覆盖面逐步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总经理吴志伟说:“三年来,公司产值连年翻番,今年可达到2.3亿元,明年将突破5亿元大关。”

在湖北美雅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制作湖北特产——武穴酥糖。武穴酥糖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制作历史。作为湖北省老字号企业,公司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产品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工艺制作,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武穴酥糖现已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这是武穴市聚焦价值最大化,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不断提升附加值的缩影。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武穴市于2023年成立了农水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12家镇村投资公司,重点开展项目投资和建设等,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构建更加紧密、长期稳定的“产加销”、推进“品牌强农”战略。武穴市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发展,加快打造佛手山药等优势农产品特色品牌,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体系,持续扩大武穴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如今,武穴市农业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枚,湖北省著名商标16枚、名牌产品15个、名牌农产品8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武穴酥糖、武穴菜籽油、龙坪油面3个,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武穴佛手山药、武穴双低油菜、大金板鸭3个。新认定黄冈市农业龙头企业11家,总数达到28家。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4个绿色食品已通过省绿办审核。

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武穴市坚持以高标准设施农业为导向,重点建设管道灌溉、泵房、渠道、田埂等硬件设施,配套建设机耕路、晒场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田的适应性。

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创造条件,该市依据当地农业资源特色和区域优势,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根据实际种植条件,大力发展再生稻、优质稻、稻虾共作等主导产业,从而实现筑基工程的开展。明确战略规划,系统谋划高标准农田项目选址及建设内容,广泛听取镇村干部、村民意见,尊重地域特征,遵循产业规划,尊重农业历史发展规律,推动采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3.86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53个,建成高标准农田52.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3%。其中,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高标准农田47.51万亩,占比达到80.5%。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由2019年的4.47上升到2023年的4.34,粮油总产量由2019年的38.92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41.23万吨,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此基础上,武穴市委、市政府结合武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武穴北灌区、荆竹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统筹整合项目资金2亿元,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力度,累计使用政府债券资金6000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市场主体6家,社会资本累计投入200万元,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各炒一个菜、共办一桌席。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内交通不便、遇雨便涝、遇晴则旱的“望天田”的原有状况,逐步建成“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沟、渠、桥、涵、闸等配套齐全的高标准农田,现在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强县美村富民 营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车行天下路,辙印古今繁华。坊连山水城,绵延壮美画卷。”这是余川镇古老的车坊村真实写照,走在多彩旅游路上,人们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

武穴市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各级书记抓党建的重点领衔项目,突出“书记抓、抓书记”,高位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在统筹强县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共同缔造活动、美丽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该市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建设行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厕所革命省级试点。2023年,全市推进农村改厕10072户,截至目前,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81%,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2.68%。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武穴市农民的收入也在增加。2024年,预计全市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00元,增长7%。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市各项强农惠农兴农政策全面落地实施,农民踏上了收入稳定增长的快车道,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2022年,武穴市荣获湖北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位奖、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被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2年至2023年,上桂、苏垴等10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大法寺镇等3个镇先后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2023年获全省强县工程考核先进县市。

“根据武穴市委、市政府部署,我们改变过去涉农资金分线管理做法,加强资金源头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补短板,不搞单打独斗、撒胡椒面。‘千万工程’三年行动中,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奖补专项资金6000万元。2022年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亿多元,单村最高获奖补资金22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46亿元。去年,本级财政又单独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编制‘五规合一’村庄规划。”武穴市市长查俊介绍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科技赋能提效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武穴市全力打造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传授农业新技术,引导农民种植新品种和使用新机具。”在武穴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田贵生介绍了他目前主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他于2018年被武穴市通过人才绿色通道引进,现担任武穴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主任。如田贵生一样,在武穴市有大批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土专家”“田秀才”活跃于“三农”一线,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才智保障。

为保障农业科技延伸,奠定产业发展基础,武穴市聘请傅廷栋、王汉中、李培武3位院士为油菜产业导师,依托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带动能力,在水稻、油菜、生猪、水产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现已建成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科技小院等科研合作平台8个,建设基层农技推广站12个,培养农技人员193人,累计开展油菜课题研究20余项,集成推广油菜免耕飞播等技术30多项。

建设了武穴市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通过建立农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开发田间小气象、病虫监测等23个应用模块,改造提升“三区四情站”5个;建成耕地质量信息系统、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平台、智慧办公系统等,实现油菜耕、种、管、收、售全程智慧化。


改革创新驱动 激增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为做好农村改革,武穴市坚持“先试点、后总结、再推广”原则,通过在两个乡镇开展试点,探索形成了清理、审议、研判、处置、公示、规范“六步工作法”,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核准和整理归档。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强行占用、超长期限、超低价格、违规改变用途、拒不履约等六类问题,实行“一般问题立行立改、共性问题集中整改、违纪问题以案促改”。

重点打造了武穴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一库三平台”(资产资源信息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财产管理平台、监督平台),开发了“以图管地”“村级采购”“村务卡结算”“金融惠农”等功能模块。通过专项整治,制定出台《武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等16个规范化文件,不断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进一步理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

率先开发运用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在全市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共录入资产数据2.11万条,总值38.15亿元;录入资产资源合同4046份,发现不规范合同1900份,已整改1857份,增加合同收入706.21万元。完成328个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分设,已在平台收入开票2407.62万元。在花桥镇整镇40个村推进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另在全市10个镇(街道)遴选26个村开展市级试点工作。结合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工作,在试点镇探索了“确权确地+委托流转+规模经营”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新模式,着力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户权益保障+增收、集体居间服务+经营收益、市场主体集中流转+节本增效”的三加效应。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可以实现整体清零目标。

展望前程,未来可期。武穴市委书记胡昊说:“我们要增强系统观念、全局意识、战略思维,找准立足点和着力点,自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聚集聚力‘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全力以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图景,争取在‘十五五’期间取得更大的成就,打造更多武穴典范,造福武穴人民。”

走在鄂东鱼米之乡武穴广袤的田野上,呼吸着武穴农村的生活气息,嗅闻着武穴泥土的芬芳,感受着武穴强劲的时代脉搏,武穴市委、市政府将带领武穴农业农村人,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用他们特有的勤劳与智慧,弹奏出新时代强农富农的新乐章。

策划、组稿:李阜乔 李纲 吕博林 刘启 张青松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