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头条 > 强县工程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厚道荆门 高铁枢纽 全域覆盖
——写在荆荆、沪渝蓉高铁武荆宜段、呼南襄荆高铁陆续开通之际
  • 编辑:郭崇乐
  • 2024-12-09

张彩云摄

2024年12月,荆荆高铁建成通车。2025年下半年,沿江沪渝蓉高铁武荆宜段(简称武荆宜高铁)、呼南襄荆高铁在高铁荆门西站交会互通。

2010年以来,荆门寻梦高铁,历届市领导一届接着一届干,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项目专班从满头黑发干到头发全白;从青春小伙干到不惑之年;从不惑之年干到知天命,甚至干到临近花甲。14年的筑梦高铁,风雨无改,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家门口的高铁”实实在在来了,“荆门人民的高铁梦”实现了。

高铁枢纽,花开荆门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在《汉江临眺》里用这一诗句,道出了荆门的历史方位。荆门位于中国之中、湖北之中,居天元之位,本有独特区位条件,却因机缘错会,难显地理优势,直到荆荆高铁、沿江沪渝蓉高铁、呼南襄荆高铁在此交会时,才成为湖北最后一个通高铁的城市。

不久,一个新的区域高铁枢纽将横空出世,高铁路网格局为之一新。看东西走向,自武荆宜发轫,沿江沪渝蓉高铁贯通后,武汉向西至成都、向东至上海旅行时间最终将压缩至4小时左右;看南北走向,呼南襄荆高铁、荆荆高铁通车后,补齐了湖北襄阳和宜荆荆两大都市圈之间没有直达高铁的短板。荆门至襄阳、荆门至荆州,两地通行时间均压缩至30分钟左右。

荆楚之门户,通过荆门西站,再一次连接大江南北。

荆门西站是荆荆高铁、沿江沪渝蓉高铁、呼南襄荆高铁并站的一座大型高铁枢纽站。站房屋盖采用空间网架形式,外观酷似一架飞机,以舒展流畅的曲线造型凸显荆门航空文化。

站房包括地下出站层、地上站台层和高架候车层,地下出站层与城市通廊合建,连通东西广场。站前广场以“站城融合、山水城市”为总体设计理念,可容纳旅客3000人,车站规模为5台13线(含正线4条)。

“凤舞荆楚,振翅高飞”。荆门西站以一飞冲天的姿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势,将极大便利人民群众出行,助力加速构建沿江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服务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促进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助推发展,缘起性空

改变命运的钥匙——“三线建设”,出现在当时荆门县面前。1971年,焦柳铁路通车。“三线”布局的多个大型重工企业相继落户;1986年,荆沙铁路开建;1998年,长荆铁路开建。通过荆门的三条铁路总里程达到278.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荆门为圆心,连接北京、武汉、宜昌、襄阳、荆州等大中城市普速铁路网络。依托焦柳、荆沙、长荆三条干线,荆门城区设铁路专用线9条。历史上第一次坐拥铁路小枢纽之优势,催发了一批支柱企业。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国电长源荆门电厂、葛洲坝水泥厂、北郊粮库等,无一不享铁路之便。随着2019年国内最长的货运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开行,穿越荆门的铁路线总里程达到420公里。到2023年旅客运量达225万人次,铁路货运总量1242.2万吨。四十年,荆门由一个县成长为中等城市。

铁路,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成为荆门成长的记忆。

历史在变化。荆门地区客货运量日益增长,规模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发挥铁路的纽带作用,加快推动荆门经济发展,实现武汉城镇群空间发展战略,完善区域综合运输网络,适应城际客流出行,普速铁路显得越来越有些力不从心。

荆门—武汉开行的旅客列车一直全部用长荆线运行,单线铁路技术标准低,虽然距离仅243公里,但旅行时间最短也要4个小时。荆门站、荆门南站、荆门东站均办理货物作业,但以煤炭、石膏等散装货物为主,货场数量多、规模小、作业分散,还造成城区污染。建于1994年的荆门站,站房面积及功能也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需求。

更令人困扰的是,时间来到21世纪初,高铁兴起的年代,周边所有城市尽数陆续接入路网,唯独荆门在高铁拼图中一直缺位。

高铁,高铁,高铁!!!无数个荆门人为高铁而奔走疾呼,无数个荆门人为高铁夜不能寐,对荆门高铁充满了憧憬和遐想,企盼荆门高铁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筑梦有我,一波三折

筑梦高铁,从不平坦。焦柳线承担了较大的客、货运量,不宜再承担荆门-武汉城际列车;长荆线为单线铁路,若进行复线改造,平面条件无法满足200-250公里/小时客运专线需求,争取就得从新建城际通道开始。

为争取高铁线路纳入省铁路网发展规划,荆门做出了许多路径探索,多次向省发改委汇报,将荆门-荆州城际铁路、武汉-天门-荆门城际铁路规划纳入《湖北省铁路网发展规划》。2009年底,湖北省宣布新建荆(州)岳(阳)铁路,荆沙铁路扩能改造和武天荆城际也同步提上日程。

为了尽快修建城际铁路,2010年荆门启动荆沙铁路改造开通动车组项目前期。荆门市成立了高规格的铁路建设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正处级。

在高铁谋划上,荆门市委市政府始终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一届接着一届干,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原铁道部重视。2011年,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现场办公,原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湖北铁路建设发展的会议纪要》。2013年,时任荆门市委书记万勇、市长肖菊华就推进武天荆城际和荆沙铁路改造工作进行了安排,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但梦想似乎总是遥不可及。国家启动了最大的重载货运通道蒙华铁路前期工作,将荆沙线改造纳入蒙华铁路建设统筹考虑,选择新建重载煤运通道方案,荆岳铁路叫停,荆沙线改造及荆门火车站迁建工程也被搁置。

一身两役,考验不断。同样写进国铁集团与省政府纪要,并纳入国家计划的武天荆城际也命途多舛,原计划2013年完成前期,2014年开工建设。后因国家建设布局变化,前期工作被迫中断。

荆门铁路项目建设如同煮熟的鸭子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无翼而飞。从铁路规划的“春风”眷顾,到连争取城际铁路都很困难,荆门一直经历着“动车离荆门有多远”的阵痛和困惑。

庆幸的是,面对这样的无奈,荆门始终不弃,一次次主动出击,谋求破题之策,坚定不渝突围,积极谋划争取将武汉—天门—荆门铁路项目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

齐心协力,石破天惊

梦想,只有融入国家和时代的大潮,才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事业,只有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其利断金,石破天惊,个人如此,城市亦然。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逐梦高铁,不负遇见;所有相见,皆因相欠;所有努力,皆为成功。2013年底,为抢抓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荆门再一次调整争取高铁思路:有效对接各种运输方式,打造以铁路干线、国家公路主干线及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骨架,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为一体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东西向运输能力。

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面对争取高铁项目每一次努力的归零,荆门都要思考,认真复盘、总结得失,一刻也不耽搁,就开始了下一次全新的出发。

对于荆门高铁,2013年时任荆门市委书记万勇强调:不责怪前人,不有负后人,要瞄准东向,对接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大框架下,积极争取武天荆城际项目。

机遇是主动争取来的。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

国家有号召,地方有响应。荆门市立马行动,一边展开《武汉经天门至荆门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报告》修改工作,一边向省发改委汇报,请求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2014年9月25日,湖北省发改委在武汉组织召开《武汉经天门至荆门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报告》咨询会,形成专家咨询意见,认为《研究报告》研究深度达到了规划阶段要求。专家建议,结合国家铁路“十三五”规划以及《湖北省沿江铁路通道规划研究》,系统研究本项目功能定位,远期考虑与郑万铁路连通,作为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的可能性。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成可研修改、组织召开专家研讨等工作,全国罕见。荆门在高铁项目的争取上,始终保持着忘我的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两会”年年开,提案议案年年提。为促进《湖北省沿江铁路通道规划研究》尽快落地,市人大、市政协年年呼吁,市委市政府决心从没动摇,行动绝不松懈。

“2015年大年初三持续加班到初七上班,大家加班加点撰写沿江高速铁路的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启动荆门高铁建设 推动汉江、长江经济带融合对接》建议,修改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为了迎来荆门高铁,前前后后跑了14年,这样的工作节奏已是常态,准备的项目资料码起来应该有两层楼高了吧”。回顾当年情景,曾经的市铁路办主任、现任市发改委主任李锏说。

从2015年起,全国和省两会的荆门等地代表年年呼吁,建言:“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的布局,解决沿线地级市不通高铁的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代表们认为,武汉至宜昌段高速铁路的推进滞后,成为沿江高速通道的最大“瓶颈”,应抓紧规划建设武汉至宜昌段高速铁路,全线拉通沿江高铁。

2015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启动荆门高铁建设 推动汉江、长江经济带融合对接》提案议案,经全国多家重要媒体广泛转载,产生了重大反响,引起了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总公司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将其作为重大优质提案、建议进行了回访。

2016年7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在“四纵四横”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形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其中规划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显然,武天荆铁路项目符合国家建设沿江高速铁路的预期。

建设沿江沪渝蓉高铁能够有效推动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构建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规划建设武汉-荆门-宜昌-重庆沿江高速铁路,向北可以与西武、郑万高铁,向南可以与沪汉蓉、武广、沪昆客专衔接,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三角形、放射状”区际交通网络,建立城市群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便捷通道,实现半径500km以内城市间“2小时内通达”、500km至1200km城市间“朝发午至”、1200km至2000km城市间“朝发夕至”,催生“同城效应”。

2018年7月,随着《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印发,沿江时速350公里高铁通道建设正式提上日程。荆门市加大了跑省进京的力度和密度。

2018年至2020年,时任市委书记张爱国带队多次进京赴汉汇报,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为荆门高铁线路走向积极争取。沿江高铁城区线路北绕周家坡建站,线路最优,覆盖最全,更好地满足高铁通达全市各县市区功能,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实现利益最大化。

2019年3月19日,全国人大代表、时任荆门市长孙兵在全国两会期间,专程拜访了国铁集团总经理杨宇栋,恳请充分考虑荆门市需要,着力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建设、方便群众出行的高铁建设目标。

2020年7月底,时任荆门市委书记王祺扬上任伊始,就开始频繁地赴省进京汇报争取,沿江通道武荆宜高铁、呼南通道襄荆高铁、荆荆高铁,荆门过境线路走向方案日益清晰,前期工作在波折中一步一个脚印推进。

天道酬勤,机遇终于眷顾了时刻准备的荆门。2020年9月16日,连接江汉平原两大主要城市荆门、荆州的新建荆荆铁路率先在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李河村开工,拉开了未来五年荆门高铁建设的序幕。该项目是湖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的重要举措,填补湖北高铁路网空白的重要工程。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宣布项目开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致辞。

2021年9月25日,又是一个可以载入湖北历史的日子,沿江沪渝蓉高铁先开段在荆门正式开工,打响沿江沪渝蓉高铁建设“第一枪”!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致辞中说,沿江沪渝蓉高铁沿线六省市湖北里程最长、受益最大、责任最重,在路地各方共同努力下,武汉至宜昌段率先开工建设,跑出“高铁速度”。

2022年9月28日,湖北高铁建设再传佳讯,襄荆高铁开工。该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橫高铁主通道“呼南通道”的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加速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

荆门高铁争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捷报背后,是“上下同欲者胜”!省委、省政府倾情关心,为荆门争取高铁提供了坚强领导;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荆门高铁争取提供精准服务;市委市政府一周听一次专题汇报,一月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为荆门高铁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铁四院举全院之力在拼,沿线拆迁户在响应,相关部门各尽所能在争取,同心同向建设荆门高铁。

连线穿珠,枢纽贡献

荆荆高铁是呼南高铁双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无论从襄阳南下还是从荆州北上,都可不减速直通荆门西站。随着呼南高铁松滋方案的实施,加上荆岳高铁的规划,为荆门至张家界、常德和岳阳的三向通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沿江沪渝蓉高铁,连接华东经济中心上海、南京,长江中游的合肥、武汉与战略大后方成都、重庆等六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全长1900公里,将中国经济的精华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版块连为一体,全部建成后,火车从上海到成都将从现在的14小时降至7小时以内。

呼南襄荆高铁为南北干线呼南高铁的一部分,呼南与京沪、京广、京九并列为四大纵向干线高铁。全线风景优美,沿途经过多个自然和文化景观丰富的地区,使得它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一条旅游线路。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高铁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引擎”。其运量大、时效高等独特优势,对沿途地区和枢纽站点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

三条高铁,有效串联起“三大都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在宜荆荆都市圈形成半小时轨道圈,‌与武汉、宜昌、襄阳、荆州构建1小时经济圈,与西安、郑州、重庆、成都、合肥、南京形成3小时经济圈。

三条高铁,尽显荆门地理优势。荆门向东至上海、向南下广州、向北上北京,将缩短到5小时以内,跨越时空,拉近荆门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距离,让荆门对外联通、货物和人员流动更加便捷。

三条高铁的到来,荆门交通迎来了高光时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将实现高铁通道的畅达,填补湖北中西部地市无北上高铁通道的历史。

随着三条高铁建成,荆门市可着手打造“高铁经济”,为城市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高铁的开行,荆门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做好“高铁+文旅”大文章,把文旅产业发展成全市支柱产业,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荆门高质量发展。

这个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在高铁时代,必将快速通联世界,汇集巨大潜能,形成强大合力,开启乘风破浪的新征程。

同心同向,共绘精彩

高铁建设是荆门“首要民心工程”,事关未来高质量发展,全市上下坚持把服务高铁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同题共答,共绘精彩。

2022年9月,市委书记胡亚波上任不久,就对荆门高铁建设展开了密集调研,全力做好高铁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高铁项目施工。在每个施工现场,每个建设节点,要求相关县市区和各工作专班,加强高铁施工和安全生产监管建设调度工作,及时解决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服务和保障高铁项目施工,为工程建设提速创造良好条件。

市长陈家伟月月调研高铁建设情况,就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在调研高铁片区建设时反复要求,严格把控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高铁片区,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委常委、市高铁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梁早阳经常深入现场,详细了解建设进度,认真分析高铁建设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情况,现场办公,明确解决办法和思路。

为保障高铁建设用地,市委常委、副市长雷华多次协调,指导荆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建立项目包保责任制,指定专属“店小二”一跟到底,全链条跟进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启华坐镇指挥,高铁指挥部办公室把办公室搬在前线,实行流动性办公,挂图作战。实行“双清单双清零”台账式的管理办法,强力推进征迁等工作。

为支持高铁建设,东宝区子陵镇幸福村村民杨文华、杨文权兄弟,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主动对接征迁工作人员,全村第一个签订拆迁协议,第一个为施工单位提供建设用地。在兄弟俩带动下,全镇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成为荆门断面第一个施工点位。

“如果急着收地,橘子就不收了,马上铲平都行!”沿江沪蓉高铁在荆门率先开工,荆门西站附近一片挂满果实的橘园里,一对老夫妻对前来调研征地拆迁的门金勇说。令这位国铁集团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老铁路感动不已。他听出了群众对高铁的渴盼,看到了荆门人识大体、顾大局的家国情怀。

正是这样千千万万普通荆门市民的支持,征地拆迁顺利开展。荆荆铁路提前2个月完成征迁任务,武荆宜高铁提前32天完成征迁任务,襄荆高铁提前50多天完成征迁任务,并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和100%签订协议、100%补偿到位的工作目标,交付用地进度、征地拆迁时效、协调服务质量均位列沿线市州第一。

人人都是高铁建设者,人人都是高铁建设的受益者。荆门沿线20万群众激情参与,共绘精彩。

厚道利器,城市品质

汉水恒流,泽被千里。厚道荆门,诗与远方。

厚道是荆门的待客之道,与善良者为伍,与智慧者同行。与厚道的荆门人打交道,就像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让厚道于无形。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厚道荆门人凭着一股韧劲、闯劲、拼劲,获得了更多人的理解支持。

十几年前,高铁对荆门而言,是天方夜谭。在荆门高铁建设路上,尽显高铁以外的人和事,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联: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为梦想不懈,为幸福努力。

争取高铁,荆门拿出了十八般武艺。每次汇报,无论身处何地,从不信口开河,而是精心准备,有书面材料,有完整的PPT。无论是跑省进京,还是聚集合力,荆门用执着赢得了人心,逆势改命,创造奇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荆门周边的高铁线路比比皆是,但其线路却有着“绕弯路”之感,这使得荆门的高铁网络在连接上,有些“多余”却又“少了”。关于荆门高铁项目,铁总有关专家风趣地说:建是多余的,不建觉得有点可惜,就好像一块鸡肋。

改变荆门不通高铁的现状难,实现荆门现行高铁走向方案难上加难。

荆门用一个个详细的数字,一道道合乎逻辑的阐述,无论是会议还是邀请专家现场调查,用事实说服,一级一级地最终达成共识。

高铁取道荆门,一条条既定生成的线路有无短板?荆门自己也换位思考,用跨界思维,先行一步佐证了荆门高铁建设的缘来缘往。沿江高铁不沿江,是高铁资源重组整合的大智慧。

荆门高铁,从无到有,形成全域覆盖,是一场智慧的接力。提出荆沙铁路改造升级方案,拿出武天荆城际建议,请求先期修建荆荆高铁,争取呼南高铁过境,呼唤沿江高铁,思路不断变化,却都与天时地利人和共振,决策上是领先一步。

做强高铁底盘,补齐高铁短板,荆门高铁建设规矩意识很强。专业人做专业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荆门以最低的姿态,主动做好前期准备,行动上更是抢先一步。

善良是最大的厚道。荆门高铁的前期建设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协力同心。沿线拆迁,涉及市民没有提过分要求。农田补偿,农户表示,随时征用少考虑家里损失。工作专班,全部下沉,只为听从调遣。

“沙场百战袍未解,征途万里再启程”。每年春节前,书记、市长都要以荆门高铁建设指挥部的名义给各建设单位写感谢信,感谢他们安全高效完成各项节点目标,并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在2023年的《感谢信》里,胡亚波、陈家伟同志对广大建设者们克服进场时间短、工期紧、施工难度大、邻近既有线施工等困难的不利因素,对快速推进建设表示感谢,称赞他们展现了央企风范,体现了央企担当,绽放了央企的风采,为荆门重点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愿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荆门创造了高铁建设的奇迹,为三条高铁提前运营提供了保障。

在高铁这件事上,荆门虽然迟到却并不落后,靠的正是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坚持,是质朴厚道、永不言弃的城市精神。付出的人总会有回报,沉潜的鱼儿总会跃出水面。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荆门虽然曾经无高铁,但这一次,一市三县市一次集齐4个高铁站!不动则已,一动惊人!”

荆门西站,钟祥南站,京山南站,沙洋西站,四个高铁站投入营运后,荆门人民都可分享高铁全域覆盖的红利。

高铁赋能,幸福“加速”。市委书记胡亚波、市长陈家伟多次召开迎接高铁时代研讨会,分析进入高铁时代后对荆门未来发展的影响。胡亚波强调,要充分认识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放大荆门的区位优势,加快融入国家和省发展大局,提升要素流动效率,增强中心城区能级;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融通,加快区域融合发展。陈家伟要求,要谋划成立站前管理机构,优化施工组织,全力保障工程质量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大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力度,科学合理设计好列车运行车次,强化要素保障,守牢安全和质量底线,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花自向阳开,人往远处看。为确保高铁建设按节点推进,确保荆荆铁路如期开通,胡亚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全市上下以争一流的精神状态、以敢创新的思路办法、以超常规的工作方法,快马加鞭,紧锣密鼓,善始善终做好开通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拥抱高铁时代。他强调,到2025年,荆门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时速350的高铁,要依托高铁枢纽布局,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把高铁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胜势,大力发扬争取高铁奋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开创“一率三新”的工作新局面,将荆门建成交通物流新枢纽,现代产业新高地,人口集聚新中心。

为人厚道,天必佑之。做事厚道,方得人心。说话厚道,可暖人心。厚道,是荆门城市最高贵的品质,是荆门高铁最闪亮的底色,是支撑发展最神奇的力量。

厚道荆门将因高铁枢纽而扬名四方,享誉中外。

作者:姚桂林 田恒 唐定勇 陈洪波 许行虎 秦启军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