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地处鄂东北,是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近年来,英山立足资源禀赋,围绕茶叶、中药材主导产业,以供应链思维提升产业链,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英山坚决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始终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滚石上山的韧劲,扭住改革的‘牛鼻子’,用好改革的‘关键招’,持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说。
特色产业链 打造县域发展“新名片”
“英山云雾茶的细腻绵柔与大西北的豪爽大气擦出了别样火花!”8月30日,楚天好茶边疆行兰州品鉴会英山云雾茶推介活动在甘肃省兰州市启幕。英山本土3家龙头企业现场签约茶叶订单1.3亿元。
英山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也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和出口基地。全县茶园、中药材面积分别达到26.8万亩、28.6万亩,茶叶、中药材产量分别达到2.95万吨、3.15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87.38亿元,茶叶生产地域范围覆盖黄冈7县2市1区。
聚绿成金,建优基地。近年来,英山积极探索品牌发展新路径,重塑特色产业链,实行选育地方性良种,一体规划推进“良种+基地+深加工+品牌营销+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中药材社会化服务,开展生态低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实施中药材种源改良,中药材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
深耕加工,配套服务。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别山出口绿茶产业园、大别山茯苓产业园等,加快农业招商,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出台系列奖补办法,成立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市县一体运行“英山云雾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九龙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心,市场化运营专业平台,构建完善天网、地网、商网、金网“四张网”。推进品牌扩域,组织茶企参加第六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等茶事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产融合,探索“农业+”。做优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开发茶旅经典旅游线路4条,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800家,研发衍生产品70余个。探索“农业+”新业态,推动“县域+产业+文旅”深度融合,带动全县50%农民增收。
农田改革 镇村户户“尝到甜”
“小田并大田,增地增收。今年我村将150亩、120块小田合并成9块大田后,成功流转给市场主体进行稻油连作。”英山县南河镇更新村是全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胜迎说。
实施“小田并大田”试点。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试点先行和健全农村产权服务体系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每乡镇试点2个村,形成“一村二田、多户一田、一户一田”经验模式,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适度规模经营,2024年完成“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村22个,试点面积总计4030亩。
发展土地流转型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推广“土地出租型、土地股份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作型、委托流转型、按户连片耕种型”五种经验模式。全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15.7万亩,流转率达到57%。
用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政银企保村”联农带农机制,盘活现有资源资产,为涉农产权交易及农村建设项目提供交易服务,全年融资6亿元以上。11个乡镇建立农村产权服务站,设立202个村级农村产权服务点。全县农村产权交易项目59个,土地流转交易项目8个,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交易项目2个。
综合治理 乡村面貌“展新颜”
今年1月,黄冈市农村17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作为山区农业县,英山以全市农村改革试点为契机,小切口探出新路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农村新生态。
孔家坊乡以片区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整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对厕改成果进行巩固提升,推广小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将“小三格+大三格”引入田间地头资源化利用等生态治理模式,建成小型沼气工程16个,户用沼气368户,完成9个村的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率达到42.86%。
红山镇许河、古山、东汤河3个村铺设完成安全饮水管网延伸工程主管网,接通农户150户,农村供水改革试点稳妥有序推进。
金家铺镇构建“1+3+X”文明实践服务矩阵,探索将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从集镇延伸向农村、学校、非公企业等“小微”场所,浇灌移风易俗“试验田”。
“改革赋能现代农业,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英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青松介绍。该县通过创新方式深化综合改革,打通“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通道,不断拓展农业新业态,持续为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通讯员 付向阳 )
图片由英山县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