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鄢术德 戚进军 付向阳
如何做好农业发展、农村美化、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
“十四五”规划期间,英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工程,从生态治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着手,不断激发农村活力,让农业更繁荣,乡村愈美丽,农民更富裕。
“先行区总体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保护优先’为原则,以‘绿色有机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康养产业’为核心,推动‘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启城乡共享互融,全面推进九龙湾片区生态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观化。”走在干净整洁的花海大道,微风徐徐,英山县委书记、先行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郑光文目标坚定,话语铿锵。
如今,项目进行三年有余,落地如何?成效如何?9月3日,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走进英山县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从当地群众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中,寻找到了答案。
一汪碧水润乡土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陈保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开着清运垃圾的电动车走村串户收垃圾。
今年68岁的他是温泉镇大垴寨村3组村民,也是村里聘请的清洁工。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为保障乡亲们的生活环境,陈保平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收集垃圾,确保生活垃圾及时运走。
除了运送垃圾,这几年,陈保平有了新的职责——负责村内流域的清洁和卫生。“时不时在河边转转,看到垃圾就立刻捡走。”陈保平说。
大垴寨村地处白莲河流域,是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的重点村。加入先行区后,大垴寨村的第一件要事便是整治人居环境。
村里大刀阔斧,用一个月时间,拆除全村破旧杂物间、旱厕、猪圈牛栏等210间,并在原路段修建四好农村路。
2022年,大垴寨村在此前厕所革命改厕162户、四组还建小区52户接入污水管网的基础上,实施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措施,统筹厕所粪污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无害化处理后排入人工湿地,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整村污水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
一村领头,众村紧随其后。先行区内各村陆续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截至目前,英山县总投资约5000万元建设白莲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大畈河段项目,全力推进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加大白莲河流域周边污水纳管收集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水更清了,景更美了,人气更旺了。新生活和新产业,正在白莲河流域上演……
产业兴旺富乡村
白莲河畔,新晋网红打卡地——方家咀乡四棵枫村碧枫港露营基地里,不少游客在此户外烧烤、休闲散步,尽享悠闲假日。
“基地占地面积35亩,由村集体和碧枫港旅游公司投资1100万元建成,重点打造河畔休闲景观,提供露营观光、房车体验、住宿、烧烤、户外KTV等休闲项目。”基地负责人陈捷说,基地可容纳游客800人,同时为19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在先行区,像这样的打卡点、小景区比比皆是,处处是产业。
25个项目在先行区内落地生根,为各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垴寨村推进果蔬产业基地建设,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收入来源。村里还先后办起了23家农家乐,170余人在景区内务工,全村40%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九龙口村新建5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和近10000平方米的九龙口创业大厦,先后吸引制衣厂、鞋厂、健身场馆、综合球馆、黄商超市等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就业村民年均增收4万元,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在九龙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心,英山茶叶博物馆、英山道地药材文化展示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心、英山云雾茶供应链平台、生态产品电商中心等一应俱全,在这里,英山云雾茶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充分体现。
马堑村也相继引入电子厂、家具城等产业项目。
英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青松介绍,英山县通过做优做强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
民生福祉惠农家
一个花卷、一个鸡蛋、一碗稀饭……在温泉镇九龙口村,不少村民的一天是从幸福食堂里开始的。在这里,每天早晨7点至9点,60岁以上的村民均可以享用免费、丰富的早餐。
除了免费早餐,2019年起,九龙口村村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部由村里代缴。该村还倡导帮扶共建,在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红十字会等机关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帮扶和支持下,完成果蔬产业基地、主干道修复黑化、文化广场、沿线人文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
九龙口村是先行区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县委在先行区成立联合党委,将辖区内“三企、七村、一社区”的发展扭在一起抓,发动各方力量资源,推动“村企共建、村村联建、景村同建”。探索实践“五联五共”模式,规划“一心九园”布局,形成了“联合党委+市场主体+专业合作社+红色旅游+乡村建设”的乡村振兴有效机制,探索出村企共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实现企业壮大、村集体增收、群众受益三方共赢的局面。
先行区建设指挥部整合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及党员、村小组长和农户资源及力量,积极动员能人回乡,着重培养村民主人翁意识,鼓励引导他们积极支持并主动投入到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和庭院改造等活动中,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没有上访、没有刑事案件,这是先行区交出的民生答卷。在这里,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收获感满满。如今,先行区已成为大别山区域水生态修复及治理示范工程、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绿色康养与红色教育旅游融合工程等项目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