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间,一个小作坊跻身石首市排名前三的大米加工企业,高峰时年销售额超1亿元。
在石首市高基庙镇,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主人公叫袁聪,被大伙亲切称为“米西施”。她是石首市如意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地道的新农人。
袁聪回忆,2010年,在粮食主产区之一的石首市,粮食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父母经营的小作坊举步维艰。
不愿看到父母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刚刚完成学业的袁聪只能回来接班。
她调研发现,石首本地大米品质优、口感好,但工艺落后、知名度不高,只能被迫与劣质大米一起打价格战,优势无法彰显。
袁聪在石首采购一批优质稻谷,运到设备、工艺先进的大厂家,单独加工包装,投放至湖南、福建等地的中高端大米市场。没想到,这批大米一炮而红。
光靠送出去加工,肯定不行。2012年到2015年,袁聪投入200多万元,引进一流大米加工生产线,2018年,又投资近千万元,建设新厂区。次年年底,如意米业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小有成绩后,袁聪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石首大米走进千家万户,她认为,产业链布局是关键。
她建议应根据区域的土壤、气温、水源等实际,集中推广种植3—5个优质水稻品种,联合所在区域的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同时,石首的粮食加工产业链条既要标准统一、品质可控、源头可溯,也要实现“产、购、储、加、销”联动。
“让更多人知道石首的好大米”是袁聪的心愿。(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车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