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潜江市积玉口镇杨潭口村7组,村民三五成群地修整自家门口的花坛。
“7组是移民组,20户来自四个不同的村镇。语言各异、习惯有别,误解与纠纷不断,基层治理一度困难重重。”村党支部书记黄祥厚回忆。
为此,杨潭口村创新推行“一包四”工作法,即安排5名党员干部,每人负责包保4户移民户,深入交流了解需求,协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治调主任陈同华包保的王应桂和王应林兄弟俩,时常争吵闹矛盾。“倘若兄弟之间都不团结,外人会怎么看待?”陈同华多次苦心劝说。最终,两兄弟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要不是他们帮忙,真不知我会怎样。”65岁的王应均,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突发疾病后,他只得向包户的黄祥厚求助。村里迅速安排人员和车辆,将他送往医院救治。每每提及此事,王应均总是后怕又感激。
实实在在的援助,打开了村民们的心扉。定期开展的连心巷谈话,让村民们畅所欲言。
村民王小平提出,“门前有花坛但没有绿植,不够美观。”村里购置红叶石楠、大叶黄杨等绿植进行栽种。
村民王成堂反映,“田间排水困难,需要疏挖沟渠。”对1700米的中心河,村里出动打草机、挖机进行疏挖。
今年来,该村在7组举办“连心巷”座谈会16次,解决群众共性问题15个、个性问题12个。
“以前别人问村民‘家哪里的’,村民会说来源地,现在都说是杨潭口村的。”黄祥厚笑意满满。
(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罗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