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胡纯波 彭舒文
下午5时,仙桃市彭场镇大岭村田野深处的稻蛙鳝养殖基地沸腾起来。一瓢瓢饲料撒下,成群的黑斑蛙高高跃起,争相抢食。
基地的四方养殖池正中,套有一口小塘,四周种稻,稻下有蛙,塘里养鳝。
基地负责人李治国,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干起,做到年薪百万元。8年前,35岁的李治国返乡创业,成立亿兴隆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黑斑蛙养殖。
去年,大岭村党支部书记夏必良邀请他到村里推广稻蛙鳝养殖模式。大岭村紧邻彭场集镇,过去村民或外出打工,或到镇上做小生意,人走田荒,出现大量撂荒地。“常规农作物,种一年勉强糊口,大家提不起兴趣。”夏必良分析,大岭村要因地制宜,招引高附加值、有科技含量的种植养殖产业,推动一田多收。
在李治国的带动下,大岭村已有12户村民参与其中,扩大养殖规模100亩。靠着稻蛙鳝养殖模式,村民夏发林家今年有望增收20万元。
大岭村还探索实行“土地流转+小田并大田+特色产业”模式,引导土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集中流转土地1800亩,道路、灌溉等设施均配套到位。
村里有了新变化,年轻人不请自来。80后刘念2022年回村创业,组织该村在外的15名爱心企业家为家乡建设出资献智,累计捐款225万元;组织村里的传统手艺人,开设传统食品加工坊,打出“大岭造”“仙桃酥”“沔阳粽”等品牌,带着村里的土特产闯市场、拓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