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村镇 > 十堰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秦巴深处有山珍
  • 编辑:郭崇乐
  • 2024-08-28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孟建锦 袁凌 殷丽莎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雄踞汉江中上游。

十堰,享天然之纯粹,沐自然之恩泽,独特的地域、土壤和气候环境,孕育出众多鲜美菌类。

8月21日,中国食用菌供应链建设暨“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在十堰启幕。大会为“武当山珍”品牌颁布2023年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证书,“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标识正式启用。现场举行食用菌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共有11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投资总额16亿元。

秦巴山深处的珍馐,何以飘香四海?

“依托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中国好水’和得天独厚的珍稀菌类资源优势,做强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让十堰山货成为叫响全国的抢手货。”把食用菌作为农业第一产业链来抓,市委书记黄剑雄亲自担任链长。

繁育良种 菌香满山

承神农水滋养,得武当山灵秀。处在被誉为食用菌生产“黄金线”地带的房县,种菇由来已久,是全国闻名的“耳菇之乡”。

在海拔180米至2485.6米的深山里,受昼夜温度差、湿度差悬殊的影响,香菇表面细胞停止分裂生长,内部细胞继续生长,将菇盖表皮胀破开裂,形成龟纹形或菊花形花纹,成就了房县小花菇外形圆整、龟裂纹深、柄短、味香质纯的独特品质。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这是今年春天种的,越夏管理要格外注意。”在沙河香菇小镇,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齐分布在道路两旁,菇农曾光华在菌棚里忙碌,“那边种的是黑木耳,刚刚喷了水,冲冲凉,品质会更好。”

在房县,像曾光华一样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有6000多户。早年时,他们往往以香菇单一品种种植为主。

近两年,十堰先后建成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鄂西综合试验站、十堰市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专家工作站”。在房县重点区域性品种选育、供种能力提升、良种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种业创新,加快推进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芯”支撑。

去年10月,房县(食用菌)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菌种研育加强,香菇独大格局改变,逐步发展成集黑木耳、灵芝、羊肚菌、竹荪等多品类的百花开放局面,种植品种不断丰富。

“我们在全省率先引进液体菌种生产工艺,并投入3000万元资金,建设2000平方米食用菌菌种研发中心、1万平方米菌种菌包加工车间和6000平方米原料加工厂。”房县天禾菌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远飞介绍,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土城镇及周边乡镇建设黑木耳栽培基地1000亩,推广羊肚菌栽培3000亩。

4县1区 集群成势

2021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将食用菌作为全市6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首,市委书记领衔,高位推动产业发展。

食用菌黄金产区优势进一步放大,种植不再局限于房县一隅,逐步扩展到更广阔区域。

郧阳区、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4县1区抱团共进,强势发展。

目前,十堰市拥有年产300万棒以上的规模食用菌基地5个、100万棒以上的基地10个。2023年,累计完成食用菌制棒2.5亿棒(袋),产量(鲜重)28.7万吨。全市126家食用菌企业、445个专业合作社、1.5万户农户争相斗艳。其中,国家级食用菌加工出口示范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昌欣、诚友、聚达等6家公司进入亿元企业行列。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香菇春夏秋“三季6:3:1”种植模式,“周年生产、全年上市”的生产局面。

2022年8月,十堰又率先在全国成立食用菌产业联盟,食用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链成势,食用菌产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过去,大家互动来往少。自从有了产业联盟,上下游打通,企业之间融通协作、合力发展。”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长辉的一席话,道出不少企业的心声。

“食用菌产业链结出累累硕果,食用菌产业之花越开越旺。”十堰绿筷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宫真言语间充满欣喜,“在全产业链发展带动下,公司生产的香菇蛋白肉、灵芝饼干、灵芝茶等主销产品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去以卖原材料为主,现如今通过全产业发展,十堰食用菌向精深加工领域全面进军。此外,十堰还出台食用菌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实现食用菌年制棒3亿袋,综合产值170亿元,向全省第一发起冲刺。

共谋一盘棋 协力创品牌

此次推介会上,公布了“2023中国食用菌产业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单”,“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分别以37.07亿元、11.89亿元位列全国香菇区域品牌第6位和全国木耳区域品牌第10位。

“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68.0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早在运营之初,“武当山珍”便定下高门槛。

“一手抓品牌建设,一手抓标准化推进。通过设限倒逼香菇、木耳等产品制定出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提升产品标准和质量,从而带动全市农产品的规范化。”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永重介绍,“武当山珍”品牌旗下的多个农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已建设完成,基本实现投入品安全化、基地管理组织化、产品质量可追溯化、产品包装标识规范化、产品流通市场信息化。在市场上销售的“武当山珍”农产品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房县小花菇、房县黑木耳通过中欧地理标志认证达到国际标准。

已经拥有“仙山”“碧水”“汽车城”3张名片的十堰,在全力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进程中,迎来“武当山珍”这一全新城市名片。

为了让更多优质美味走出深山,十堰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双轮驱动模式,规划培育高品质、高品位、有口碑的食用菌金字招牌。全市申请授权使用“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主体共68家,2023年实现各类食用菌制棒2.5亿棒,生产产值45亿元。

目前,十堰市“武当山珍”系列产品出口已拓展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160亿元。

依托食用菌博览会等行业盛会,多种类、高质量的“武当山珍”产品入汉、进京、供港、出口,以乘风破浪之势,从十堰出发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