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村镇 > 宜昌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山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秭归样板”——橙色十足活力涌
  • 编辑:郭崇乐
  • 2024-08-19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周华山 史丽

一江碧水,两岸橙香。

“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秭归县,依托独特的峡江气候,经过数十年的品种改良,实现了“四季有鲜橙”。

如今,秭归脐橙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达200亿元。

特色产业的背后,是庞大的从业队伍。但在农村青壮年外流、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如何克服山区运输难、地分散等因素,秭归未雨绸缪,激活这支“橙”色十足的队伍,将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到农业生产各个领域。

地有人种,人有事做,农业社会化服务可谓是“一招解两难”。2020年起,秭归县围绕脐橙、茶叶、粮油作物的飞防、采摘、育苗等薄弱环节进行服务面积补贴,累计安排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资金1235万元,先后补贴121个服务主体,补贴服务面积达17.32万亩,59500多户小农户从项目中受益。

到2023年底,全县从事脐橙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400多个,网罗服务队员4400余人,通过村集体自主服务和居间服务相结合等模式,在实现脐橙未来有人种的同时,也为山区农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队员 有技术还肯吃苦

8月13日,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村民王廷党家的橙园里,几名穿着红马甲的队员顶着烈日忙个不停,这是王家岭村社会化服务队提供修剪枝叶、喷洒农药服务的日常。

“我今年60多岁了,家里有17亩伦晚,自己实在是忙不过来。”王廷党在一旁边看边说,“服务队修剪很专业,打药用的无人机,效率也高。”

王家岭村的社会化服务队由该村300多名具有丰富脐橙种管经验的村民组成,年服务面积2万余亩,帮助橙农亩均增收800余元的同时,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跨过了40万元大关。

童庄河对岸的“九月红专业村”熊家岭村,拥有8000多亩橙园,社会化服务队伍更为庞大。

“从施肥、修剪、嫁接,到打药、采摘、运输,围绕脐橙产业生产全程,我们先后成立了5支劳务服务队,共120多人。去年刚成立的无人机服务队,已经有9台无人机。”熊家岭村党总支书记孙大禄向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介绍,有的村民技能丰富,可以参加多支服务队,“2到4月修剪、整田,5至10月施肥、打药,11月到次年5月是采摘期,一年四季都有工做、有钱赚。”

跟随劳务服务一起送出去的,还有种植技术。作为最早试种九月红的地方,熊家岭村一半以上脐橙是九月红品种,种植经验也最丰富。

近几年,九月红种植效益越来越好,其他村纷纷邀请熊家岭村服务队上门“传经送宝”。熊家岭村专门挑选了16名会骑摩托、技术娴熟的村民,组成机动服务队,最远服务到了泄滩乡。

作为“流动的农技中心”,不同地方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也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今年5月,宜昌市柑橘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王家岭村召开,“土专家”们现场演示了农用无人机、电动小火车、碎枝机、打孔机等农机作业,展示“一果两剪”、枝条修剪等实用技术。

服务 拼设备还拼性价比

在秭归,“背橙客”有着悠久历史。一根打杵,一个背篓,一双胶鞋,一背就是上百斤,一爬坡就是几十分钟。

采摘和运输,历来都是脐橙生产中最苦最累的环节,也最早涉足劳务服务。

“一主带一拖,一天七百多,吃饭看火锅,抽烟看盒盒,啤酒岔起喝。”这几句当地流传的采摘招工俗语,道出了橙农的艰辛与无奈。

近年来,秭归县各脐橙产区结合地形,纷纷用上了吊索、田间轨道、无人机。不同服务方式在互补的同时,也充满着竞争。

位于夏橙主产区的泄滩乡棋盘岭村,全村4500多亩夏橙大多生长在崖壁上。随着今年夏橙销售进入尾声,一场“运输较量”已分出高低。

“路边的橙园,人工直接背上车,和无人机吊运成本差不多,两毛五左右一斤;有点距离的,肯定是无人机划算;轨道降低了劳动强度,搬上搬下还是要人工,优势并不明显。”棋盘岭村党支部书记王程告诉记者,无人机去年才开始推广,今年全村一下新增30多台,承担了三分之一的运输量。

棋盘岭村现有田间轨道270余条,主要安装于2019年至2022年,今年没有新增。

“设备代替人工是趋势,轨道抗风能力强,缺点是维修周期长,如果在采摘高峰期发生故障,影响太大。”王程看好无人机未来成为主流,但轨道还能发挥其他作用,如运输农具、肥料、枝条等。

紧邻归州集镇的屈原庙村,不仅拥有修剪、采摘、飞防劳务服务队,服务领域还延伸至农资集配,以帮助橙农降低农资采购成本。

“以柑橘杀菌用的代森锰锌为例,1箱10袋市价600元,集采集配只要500元,提前预订还能再优惠10%。”村党总支书记王雪松告诉记者,屈原庙村农丰汇农资集采集配服务中心自7月16日开业以来,已预订农资近10万元。

两河口镇太坪村有位农民“发明家”王开华,一直潜心研发适用于山地的有机肥深施机械。2023年,产品面世后通过与村里的橙龙社会化服务队合作,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我用这个打孔机,一天最多可打1200个孔。如果用锄头,那得挖20天。”71岁的队员周志林说,“只要脚踩几下就行,不弯腰不费力。村民请我们打孔,不仅他省钱,我们也省力。”

对象 除了脐橙还有粮食和蔬菜

围绕特色产业建立起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样惠及其他农业生产,护航着粮食安全。

秭归的脐橙种植,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海拔650米以下区域。更大面积的土地上,种着粮食、油料、蔬菜、水果。

归州镇白果园村海拔高、位置僻,种不了脐橙,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导致不少耕地撂荒,杂草丛生。去年,村里实施耕地流出整改,复垦出1300余亩撂荒耕地。

如何避免良田再次撂荒?白果园村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在县农业农村部门实地考察给出“粮豆带状复合种植”建议后,“谁来种”成了现实问题。村里一方面引进市场主体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一方面鼓励村民承包经营。

最后,还有700亩“挑剩”的耕地。“硬骨头留给村集体来啃。”白果园村党总支书记乔强带领村“两委”班子,对全村劳动力进行摸底,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社会化服务队,从16名骨干队员,慢慢增加到60人左右。

“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找‘外援’。”乔强的底气,不仅仅来自本村。

进入8月,白果园村的高山甜玉米迎来采摘高峰。每天天一亮,村采摘队就来到玉米地里开始劳作。不一会儿,山下官庄坪村的无人机服务队抵达。

发电车、充电器、电池板、无人机,沿着山路摆开。呼啸声中,一筐筐玉米被准确吊入货车车厢。工作间隙,两位机手麻利地更换电池。分工协作下,一天可采收2万斤。

“官庄坪村主要种伦晚,现在不是采摘期,无人机工作量不大,刚好来帮我们运玉米。等到伦晚上市,我们的采摘队也会下山去接业务。”乔强向记者介绍,村集体今年种植的300亩甜玉米、400亩大豆,除去种植成本,可增加村民务工收入10多万元,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

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去年6月,秭归县出台了星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建标准,年底认定了10家“三星级”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树立标杆。同时推动服务范围向农资集采集配、分拣包装、冷链仓储等环节以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帮助农民“种得好”也要“卖得好”。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