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推荐阅读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我省举办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题研讨——
一网五链,加快成势见效
  • 编辑:郭崇乐
  • 2024-07-17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龙鸣 通讯员 沈社

6月27日至30日,2024年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题研讨班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举行。

本期研讨班被列入2024年省级履职能力培训班计划,由省委组织部、省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举办,全省各市、州、县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市、州、县供销社主任共200余人参加培训研讨。

研讨班邀请了全国总社部室负责人、知名专家教授、国内供应链头部企业高管等,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以及鄂办发〔2023〕7号文件的工作要求,围绕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合作经济理论、农业社会化服务、社有企业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典型交流、现场辅导、分组讨论、警示教育等形式,深入研讨。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通过研讨培训,加强了理论武装,提高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找到了模式、切口和前进方向,增强了合作思维,振奋了精神,提升了“学中干、干中学”的能力。接下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模式、做法,立足本地(县市区)产业和基础条件搭建城乡供应链平台,构建联农带农经营体系,推动7号文件落地见效。

学明白

开班首日,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作专题报告,集中梳理了中发〔2015〕11号文件和鄂办发〔2023〕7号文件工作要求。

总结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

回答好“一个时代命题”,即奋力开拓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发展之路。

落实“两个成为”,即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落实“三个积极作为”,即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积极作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为,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积极作为。

建成“四个力量”,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业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发挥“五个作用”,即在城乡现代流通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中间作用,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发挥枢纽作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发挥独特作用,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发挥龙头作用。

“不管怎么改,供销社的基本保障职能不能丢。”

“新时代,要发挥好供销社独特优势和作用,把农民组织起来。”

报告提出,省委、省政府重视全省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先后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会和省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工作,连续出台文件,为全省供销系统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和工作环境,要充分理解个中的主旨要义——

一个认识:供销社综合改革是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个载体,一个抓手,一个切口。

两个目标:农民增收,市场保供。

三个优势:网络比较齐全,资产较大,农民认可。

四大任务:搭建一个城乡供应链平台,重塑农资、粮油、日用品、再生资源、棉品五个产业链,建立一支乡村振兴基金,做好省级主要农资等六个保障。

五链职能:联农带农,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城乡流通体系,供销社要一手拉着农民的手,一手连着市民的家,减少中间环节,把全省“散、乱、穷、小”供销网点整合成一张网。

顶层设计: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用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平台化方式办企业,推进全省供销系统由经营主体向服务主体转变,实现由做企业转向做平台。

实现路径:搭建完成“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坚持资产分级所有,省市县交叉持股,整合供销系统6万多个终端、400多个配送中心、9000多家直营店、2500个仓库、200多个农批市场串点成线,形成“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的线下网络布局。

推进逻辑:稳存量,做增量,促变量。从省本级改起,从最能做的地方做起,省市县三级联动,先试点,再推广,不要等。

想清楚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增强了信心,坚定了决心。”四天研讨下来,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安排及时,针对性强,是一次凝聚力量再出发的宝贵学习机会。

武汉市供销社主任张家才认为,研讨内容丰富、案例鲜活、理论性强,各级供销社要以此为新的契机,提高站位,抢抓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抓好供销社综合改革。

襄阳市供销社主任王夑耀感觉,四天研讨下来,方向更明了,视野更宽了,工作信心和劲头也更足了。

宜昌市供

销社主任周华玉介绍,在省社有力支持下,目前已形成综合改革的宜昌模式,接下来将结合宜昌实际,按“强链主、补链条、搭平台、建集群”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柑橘、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供应链建设成势见效。

黄石市供销主任刘晓红说,研讨班的举办正处于供销社综合改革承上启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通过讲解中央、省委要求,点明改革核心要义,剖析“一体化平台”“一网五链”工作方式,明晰了理论内涵,总结了实践路径,指明了改革方向,受益匪浅。

鄂州市供销主任胡钟文感到,研讨内容都是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反复研究而难以找到合理答案,有的是想重点推进而找不出合理方式方法,有的是想尝试创新而心里没底,研讨效果立竿见影。

十堰市供销社主任王荣雷透露,该市已组建集团整合资源打造城乡供应链体系,农产品供应链正逐步完善,日用品供应链日益壮大,农资农服供应链初显成效,再生资源产业链逐步铺开,下一步要在加强对接、上下联动、创新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新时代供销事业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是一项无私的事业,既是自上而下的工作,也是自下而上的工作,供销人要做好答卷人,在乡村振兴、强县工程中增光添彩。”荆州市供销社主任别少波说。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黄冈市供销社主任陶志斌感慨,研讨是一次政策再回炉、思想再碰撞、方法再解剖、迷惑再解疑、改革再加劲,越学习思路越清晰。

咸宁市供销社主任刘秋芬表示,研讨开阔了视野,明晰了思路,鼓舞了干劲,下一步要在加强学习、强化担当、资源整合、联合发展、总结推广上迈出新步伐。

当阳市供销社主任胡冰泉清晰意识到,行动的自觉源于理论的清醒,回去后,要把经验转化为借鉴,把学习转化为实践,持续深化供销社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蔡甸区供销社主任明勇则强烈感觉到,供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才对得起时代赋予的机遇。

而这样的研讨,对“新供销人”而言,更显解渴。

黄陂区张剑、云梦县胡国法等一批新任供销社主任表示,研讨培训让他们对供销理论有了更深的了解,供销社综合改革目标和路径更加清晰,接下来要牢记宗旨,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强化战略思维、链式思维、系统思维,把“一网五链”做实。

做到位

“扛责任,提精神,提能力,强作风,做供销人应有之贡献。”连日来,各市、州、县积极落实此次研讨会精神,再调研,再部署,再发力。

“向上给县市区主要领导汇报,向下及时组织传达学习。”襄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张斌要求,全市供销系统要围绕7号文件补短板,以搭建城乡供应链平台为切口,主动融入省级部署,既抓全面,也要突出襄阳区域特色,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荆州市副市长李敢感觉,四天学了一个好方案、一个好报告和一批好经验,接下来要做好四个后半篇文章,即做好结合文章、融合文章、转化文章、总结文章,守正创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供销社改革是破解农村没人(谁来种田)、孤家寡人(生产经营者单打独斗)、市场失灵、价格失惠等中国农业农村共性问题的有效抓手,各县市区要高位推进,快建快入。”孝感市副市长石必成提出,要发挥首衡城的龙头作用,实现一县一品突破,打造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孝感模式。

恩施州政府党组成员孔发阶要求,各县市区要全面借鉴兄弟县市和外省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恩施实际,立足州委确定的“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供销社天然优势,把农民最大限度组织起来,把特色最大限度发掘出来。

随州市副市长徐锋认为,省级层面设计有很好的连通性、操作性,各县市区要抓好落实,将供销社综合改革落实到位。

鄂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熊志勇透露,当前该市正抢抓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两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是项目投资的“新高地”、产业布局的“主阵地”、协同发展的“好搭档”,要充分发挥供销社农村流通“主渠道”、为农服务“生力军”作用,力促供销社“老树发新芽,新树再开花”!

荆门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谢守国表示,将融入省社提出的“九大商”建设,融入正在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等方向上,利用现有的资源,抓好机遇,搞好发展。

潜江、天门提出,立足实际,盘活闲置资产,做好各项保供、保障工作,突出重点,持续抓好“一网五链”建设。仙桃市提出,建好一个社、管好一片地(土地流转)、织好一张网(一网五链),以搭建“一网五链”为切入口,在“大渔商”方面体现担当。

神农架林区设立目标,要做强做优流通体系,提升基层合作社生存能力,着力打造品牌,打通“消费品下行、农产品上升”双向通道,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主动融入 联农带农

本轮综合改革以来,各地主动融入求变,“一网五链”加快成势见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个市州、81个县市区供销社成立供销集团或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占比92%。

一、五链探索,探出一批“联农带农”模式

今年5月,省级“一网五链”集中上线,建成“一张网”(天网)公共底座,农资、粮油、日用品、再生资源、棉品五个产业链全部上线运营,基本建成全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一网五链”探索,改变城乡“两张皮”,实现从“经营到服务”“农村一头到城乡融合”“传统流通到三产融合”等八大转变,未来形成“一网N链”生态,也探出了一批有效的“联农带农”模式。

——“集采+直供+回收”农资服务模式。以湖北农资集团为链主企业,省市县按照4:2:4的比例,在各县市成立农资公司,由传统的农资经营商向农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转型。2023年,在国内外农资厂家集采化肥265万吨,帮助农民每吨化肥节约350元。

——“三方持股+10服务”社会服务模式。以湖北供销粮油集团、湖北供销农服集团为链主企业,在全省50个产粮大县成立由省市县三方持股的农服公司,提供粮油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帮助农民每亩降本增收280元。

——“互联网+集采集配+自有物流+社会物流”日用品下行模式。以湖北城乡供应链集团为链主企业,采取“品牌直采+网点直销”模式,在谷城等11个县市区建设27个县级仓,整合9大类274个品牌,年销售日用品近50亿元,全链条综合降本10%至25%。

——“一网+5服务”棉品综合服务模式。以湖北银丰集团为链主企业,推行“一网(长江棉花网交易系统)+5服务(种、加、贸、仓、纺)”,年供应链业务超过60万吨,营收114亿元,棉纱生产定制化等综合服务占比78%,创历史新高。

——“两网融合”服务美丽乡村模式。以湖北再生资源集团为链主企业,在全省20个县市复制推广“户收集+村分类+镇集并+县处理”的“两网融合”红安模式,加工利用农村干垃圾,年产值达58亿元。

二、试点县市,已形成“一县一特”

——黄梅县形成“高质量镇村供销社联农带农”模式。全面推行“土地公司+供销订单”做法,建立起“村民入股得股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的长效机制。

——枝江市形成“镇村基层社一体化联农带农”模式。强化镇村两级供销社联结,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体系不健全、与村集体不关联、与农户不联结的问题。

——云梦县形成“县域一体化平台联农带农”模式。县社牵头负责全县供应链平台建设和冷链设施资源整合运营、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实现农资农服、集采集配业务镇村全覆盖。

——武穴市形成“特色日用品供应链联农带农”模式。采取“品牌直采+网点直销”方式,与“三省六县”500家零售终端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年实现1.2亿元配送销售额。

——随县形成“县基一体化联农带农”模式。以县供应链公司为龙头,完成县级平台搭建、镇级网络优化、村级网点发展等建设任务,提供生活、金融、应急保障服务。

——当阳市形成“数字天网联农带农”模式。全市10个镇、156个村级社全部组建到位,扫码“线上入社”,实现“数字到户、笔笔清楚”。

——远安县形成“村级社建设全覆盖联农带农”模式。全县102个村实现村级社建设全覆盖,发展社员1.69万户、4万余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0%。

——沙洋县形成“整村推进全托管联农带农”模式。“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按3:2:5的比例成立村级供销社,开展订单农服,整合涉农资源,推进“育、耕、种、管、技、收、烘、储、加、销”全环节服务。

——红安县形成“两网融合联农带农”模式。在县城实行“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上门服务”,在农村实行“户分类+村收集(回收站点)+镇转运(集并中心)+县处理(分拣中心)”,全县95%以上再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三、市州正加快起势

——武汉市形成“农资+农服”双链驱动态势。构建了“市级平台+区分销中心+农资直营店+农资联盟”的四级农资保供网络体系,拥有武汉地区配方肥完整生产链的唯一生产厂家,农资市场供应率接近80%。

——宜昌市形成“整体联动、县市平衡”态势。夷陵、宜都、五峰等县市区聚焦日用消费品产业链,加强区域内合作共建,推进“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建设,提升农资销售渠道、降低种地成本。

——荆门市形成“五级发力”态势。在掇刀区依托乡镇供销社建成了数字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调度中心、自动化的粮油加工生产线;在沙洋县建成了“供销社+村集体+农户”三方持股的村级供销社,整村推进全链条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孝感市形成“产业链分类试点”态势。在孝南、孝昌开展农产品链试点,在大悟、应城开展日用品链试点,在安陆开展再生资源链试点,在孝南成立孝感农服联盟,在大悟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服务。

——襄阳市形成“村社共建”态势。引入社会力量在襄城、谷城、老河口等县市区257个村试点开展农资及日用品集采服务,降低农户生产成本10%左右,部分试点村社月营业收入4万余元,月毛利6000元。

——随州市形成“4+N产业链”态势。重点打造农产品(粮油)链、农资链、日用消费品链、再生链4条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全市仓储物流信息平台,搭建城乡供应链服务平台,与城管委合作申报再生资源项目。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