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农人 > 田野筑梦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京山“新农人”李亚红——带着农田飞云端
  • 编辑:郭崇乐
  • 2024-07-15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张义 韩天绪

“最近主要在网上卖京山桥米,还帮一些农户销售当地的土特产。”夜幕降临,李亚红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依然神采奕奕。

1992年出生的李亚红,长得清秀甜美,笑起来眉眼弯弯。初见时,没人会将她和“农田”“水稻”联系起来。

“之前对农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身为“农二代”的李亚红有些不好意思,“大学学的会计专业,毕业后到杭州从事服装电商生意,做得还不错,我还存下了一点钱呢。”

2015年,在父亲李清阳的影响下,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李亚红选择回到京山,接棒父辈,成立京山绿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想要在现代农业这个版块,做出一番成绩。

不懂农业知识,有10多年大棚蔬菜种植经验的父亲手把手教;没有种地经验,就挽起裤脚,一次次下田摸索。

2016年,湖北省农科院在当地试种京山桥米优质品种“鄂中5号”。为推广优质稻,李亚红与父亲早晚奔波。

原以为米质好、口感好,且收购价高于杂交稻三四毛钱的优质稻,能得到农户的欢迎,但一声声质疑让李亚红难过又委屈。“你一个丫头片子,知道怎么种地吗?”“你说这品种好就好吗?”

这些不理解,并没有让她放弃。“我们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满身汗臭味在杂草中穿梭。”李亚红想起当初蚊虫的叮咬,现在都感到身上发麻。

她的坚持和韧劲,最终赢得了农户的信任,优质稻在京山罗店镇大面积铺开——从最初的几百亩试验田,发展到现在的8万亩。

规模起来了,产量增加了,李亚红又开始愁起了销售。2017年,她成立电商运营中心,销售公司自产和农户种植的优质京山桥米。

“最初线上的订单寥寥无几,电商部的人挨个辞职,从开始的10余人到最后只剩下3人。”李亚红笑着说,她也想过放弃,但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尽全力做好。

为打开市场,李亚红从京山跑到武汉,从武汉跑到上海,从一家家小超市、一单单小生意谈起。经常一天下来,她打电话的手酸得抬不起来,喉咙说不出一句话。

销路渐渐打开,销量有了起色。现在打开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京山桥米”,绿丰家庭农场的产品占据“半壁江山”。2023年,公司销售农产品5万余吨,销售额达3亿元。

李亚红仍不满足,父女俩有了更远大的农业理想——打造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她把目光瞄准了水稻留下的秸秆,公司将秸秆回收,并分为三类:一般的秸秆变为生产有机肥;中等秸秆作为饲料,供给畜牧业;优等秸秆卖给酒厂,用于酒曲发酵。

这样一来,农户每亩地还能收到30元的稻草“回收费”。

“卖稻刚得了三万八,稻草又换了一只羊。”走在罗店镇王畈村的田间地头,不少村民嘴里都念叨着李家父女的好。9年多来,他们带动3000余户农户种植优质稻,户均增收3万多元。

2023年6月,李亚红凭借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获湖北省乡村振兴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一等奖;同年11月,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要让更多农民便宜种地、种出好地。”在李亚红看来,绿丰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现代农业领域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争取能为家乡农业发展再多做一点。”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