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服务 > 两山实践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青山常在堰河新——谷城探索“两山”理论见真章
  • 编辑:郭崇乐
  • 2024-07-03

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为家乡产品代言。(谢勇 摄)

规模化民宿民居受到游客青睐。 (谢勇 摄)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阮班明 童光辉

仲夏时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青山绿水,白墙青瓦小楼交相掩映,好一处世外桃源。

这个藏在武当山东南麓的小山村,2022年升级为4A级景区。村内,民俗园三期建筑群落拔地而起,不少游客慕名前来,点名体验。

昔日穷山恶水无人问,今朝绿水青山人爆棚。

“这变那变,唯有初心不变。30多年来,堰河一直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我们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说。

青山家家护

新村史馆即将装修完毕,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被完好保存,等着迎客。

其中,一张拍摄于1993年的照片,挂在显眼位置。照片上,村民何祖运右肩扛着一棵树,左手耷拉着,脸上露出尴尬苦涩的笑。

拍下照片的,是闵洪艳。

“为啥偷砍树?”当时,闵洪艳问道。

“儿子上学,没有伙食费。”何祖运回答。

“今天为儿子,以后孙子怎么办?”这句话一出,大家沉默了。

因为,那时的堰河村“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村民“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

村民连肚子都填不饱,拿什么谈生态、谈产业?

困顿于山,出路在山,希望更在山。

1992年,闵洪艳上任时,身上背着20余万元的村集体负债。他提出:要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不能再砍树、抓鱼,往河里倒垃圾、排污水了。

1993年腊月,天寒地冻,一尺多厚的土石层硬得像石头。闵洪艳带领干群用钢钎、八磅锤,凿出种树的坑,栽下一棵棵茶苗、树苗。

人在,山在,绿色在,成了全村人的信念和动力。

冬闲复夏闲,三冬又三夏。从几十亩到上千亩,如今2.1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茶园、杜仲、松杉林、花椒园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全村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1%。

“堰河人砍一棵树,就跟砍掉自己的手脚一样难受。”闵洪艳说,绿水青山,真成了全村人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现在,堰河村固定资产达2.02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8万元。

在这里,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超10万元。

红利人人享

堰河村的好生态出了名,不少城里人驱车过来看风景。

“为何不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闵洪艳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新机遇。

但是村里从没人这样做过,村民不看好,反对声一片。

闵洪艳的妻子李桂茹决定先试一烙铁,在马槽沟废弃的老林场开出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第一个月,农家乐日均接待量超500人次,翻台率超300%。

“一口锅能抵一面坡,一张床能抵十亩粮。”火爆的生意引得村民眼馋,很快,堰河村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

如今,村里超过半数农户经营农家乐,民宿布满村庄,咖啡馆、KTV、书画室、豆腐坊、山野农场等经营新业态也慢慢汇聚。堰河村,一跃成为湖北旅游名村,先后捧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金字招牌。

“当初入股2000元,现在按照55%的比例分红,到2023年底已经连续拿了十几年。”堰河村78号经营户冯毕建晒出一张银行卡大小的红利卡。

卡片内,存着村集体分红,每年都有,可以凭卡直接到村里的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领取生活物资。

利用500亩山地种植香菇、木耳和中草药,冯毕建既卖土特产,又开农家乐,还经营民宿,一年下来综合产值约300万元。

作为受益者,冯毕建逢人便夸堰河好。“村里的合作社,每一户都是股东。没有收入的困难人群,村里无偿配股,让所有人有福同享。”

享受青山绿水恩惠的远不止冯毕建一人。

“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未来,村民的分红比例将达到100%。入多少就分多少,年年有、年年增。”闵洪艳底气十足。

幸福万年长

堰河一方山水,滋养着淳朴的堰河人。

村民龚贤军曾在河南、山东等地务工,一干就是12年。

2018年,他回到老家时,村里正在建设民俗园二期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民居产业。

“凑了50万元,新建了3间2层的山村别墅,再卖点土特产。现在生意火爆,一年的纯收入就有50万元。”通过自学,龚贤军拿到了茶叶制作中级职称证书,被村里的茶厂聘为技术员。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堰河村没有一名村民掉队。

曾经,村民张立富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灯。村里通过合作社为他购买油茶苗,帮助他发展了10亩油茶。

2014年,年过七旬的张立富摘下了贫困户帽子,还用村里提供的免费砖瓦盖上了新房子,办起了自己的农家乐,加上养猪、养鸡和每年合作社的分红,年收入超过8万元。

2007年11月,堰河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木耳、香菇、腊蹄子、土鸡蛋等山货贴上了“堰河香”的品牌,客商纷至沓来。2019年,堰河村综合收入突破亿元,村集体资产过亿元。

看到家乡日新月异,八成在外打工的堰河人都回了家,外乡人争着、抢着要当堰河的媳妇和女婿。

江苏姑娘侯海艳嫁到堰河村后,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凭借踏实的劲头,她家的农家乐颇受欢迎。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她还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委员。

如今的堰河村,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大伙朝着富裕目标踏步前行。

在堰河,以黄土墙、花窗、古门、青砖灰瓦、小回廊为特点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为特色的小院,处处皆财;以勤俭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人人皆知……

“到2035年将再造一个新堰河!”闵洪艳说,我们有了“四不五有”的新目标:吃饭不出钱、就医不出钱、读书不出钱、养老不出钱,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让乡亲们的日子更红火、笑声更多、幸福更长久。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