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供销社合指处 姜红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湖北省供销系统以“三社”融合为着力点,探索村党支部领办供销社参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新引擎,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职能和长期服务流通领域的存量资产、网络优势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为基础将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激活供销社、村党组织和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三股力量;以联农带农、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为目标,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推动村集体、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服务、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赋能新型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和基层供销社可持续发展三赢效果。
一、“三社”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面对农村普遍存在青壮年外出务工、村级基层组织薄弱的现象,“三社融合”是供销社体制扎根村庄与村集体经济共融共生的组织制度创新。将供销社拥有的资源下村,在最后一公里与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股权、组织和业务上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引领,重塑供销服务新体系,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充分整合三方资源优势。
“三社”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聚焦“党建链、产业链”,村党组织通过加强政治引领和组织带动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组织村两委与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等联合发展集体经济,共谋项目,共建平台,能在一定区域内整合资源、集聚村集体经济活力。二是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三社”联动融合,通过股份合作、资本合作等密切利益联结,村基层社对接县级供销社,以略低于市场价供给社员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联合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多渠道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三是有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市场运作、新型为农服务主体及农民广泛参与”的发展思路,利用供销社农服团队、供应链平台和农业综合服务网点,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升新型经营主体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水平。四是有效提升村集体发展能力。以合作经济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以股份合作连心、连利、连责。
二、供销合作社参与“三社”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构建“三社”融合发展模式,是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外延式发展路径。供销社联合村两委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紧密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以抓党建促进抓发展,以“两个到户”促联结,逐步建成经济实力强,服务功能全的村基层供销社。采用以村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平台领办农民合作社,形成如下模式和做法。
1、领办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党支部优先把无力耕种的土地和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引导农民群众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村庄整治宅基地复垦新增地、荒地、拆除田埂连片成方溢出地入股,成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整体入股到村基层供销社,统一对外签订托管(流转)合同,推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2、领办生产经营型合作社。立足本村产业特色,整合科技、机械、信息等各类资源要素,成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生产对特色农产品统一品种培优、统一品质提升、统一品牌打造,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3、领办劳务型合作社。为各经营主体提供系列化、社会化服务,利用供销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的人才、技术、信息和网络优势,组织开展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和日用品等生活资料、统一进行水利灌溉、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分拣包装仓储、统一加工销售结算等服务。
4、领办三产融合型合作社。依托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和传统历史民俗文化资源,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的复合产业,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山林资源入股,群众以土地、房屋等入股,通过自主经营、发包经营、联合经营等方式 ,实现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
5、领办农服型合作社。以湖北供销集团、湖北粮油集团、湖北农服集团等龙头企业,引入外部头部供应链、深加工等优势,采取“三方(供销社、村集体、农户)持股+10服务(育、耕、种、管、技、收、烘、储、加、销)”模式,以80%农户为标准,由基层供销社或社有企业出资领办农服专业合作社,形成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可以土地经营权或劳力入股入社,分红不低四成,打造供销粮油链。
三、“三社”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供销社参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质量发展仍面临重重困难,存在的隐忧和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合作共赢的基础不牢,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和利益共享等机制尚不健全;二是组织推进的力度、资源整合不够均衡,农业生产要素流动不畅、生产性服务组织程度不高,从村集体承接产业发展项目比较少;三是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规模偏小,体系不完善且专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过程难以全程管控;四是组织引领上缺乏具有经营管理经验和实用型人才,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过程难以全程管控;五是利益分配不均衡,存在经营主体单打独斗,经营网络、销售渠道不稳定等现象,利益联结层次低且缺乏保障等。
供销社要把持续推进综合改革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市县乡三级城乡产业运营、供应链平台,推动打造“市级统筹运营——县级协同——乡镇、村对接”运营模式,努力成为村党组织领导经济活动、服务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因村施策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准“融合”切入点。参与和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应实行一村一策,找准契合各村发展的途径。充分利用供销社优势拓展经营服务,以“三社”融合发展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闲置房屋资产及存量扶助资金,通过资产租赁、资源经营、服务创收、产业带动等多元化发展,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充分放大供销社倍增效应,重构组织体系。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的融合联动,推动三股合作力量在农村集结。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广泛吸纳农民入社,真正实现由户籍意义上的农民转变为职业意义上的农民;完善权利运行和内部机构设置,广泛吸纳村两委负责人、返乡能人等从事基层社经营管理,采取“三社”合一等新型组织架构,形成广泛利益共同体;以股份合作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以规模化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村集体建立产业联结,帮助村集体组织好、运用好村资产,发展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三产”融合,重振产业发展。按照“两个体系”“双线建设”的思路,加快构建“县区有平台、乡镇有基地、村社有网点”的基层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加快推动社有企业改革,新建重组各类加工、储备、流通、服务类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互联互通、县基一体化发展;积极组建农服集团和分公司,推行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以及拓展冷链物流体系和农资废弃物再生回收、合作金融等服务体系;强化品牌创建和宣介,深入推进供销社文化元素、供销精神、特色品牌融合,构建农副产品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提升供销社市场竞争力。
推进“三化联动”,重建服务网络。健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社会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服务规范化的行业指导体系,通过融入村务,帮民办事、代购代销、代耕代养等服务,推动农村经营集约化。切实延伸基层社服务链条,在生产端以“三化五统十服务”抓托管,破解谁来种地困局,按照统一运作方式、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作标准、统一销售加工、统一融资保险抓提质扩面;在销售端积极推进平台化服务转型,打造湖北城乡县域集采集配服务品牌。加大平台、资金、人员、服务“四个下沉”,推进省级社企与市县社有企业交叉持股联合合作,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推广“供销社+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和租赁联结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市场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