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周莹
浠水县汪岗镇马石庙村双季稻种植基地,黄金安和飞防手调取电子地图,锁定稻田作业区域。植保无人机转动旋翼升空,机舱内的农药雾化喷出,一刻钟不到,几亩地飞防作业完成。
黄金安是浠水县兰溪镇望江村人,2014年4月,回到浠水创立湖北禾溢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抛荒地搞种植。10年间,合作社种植面积从1000多亩发展到4万多亩,拥有拖拉机、直播机、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设备70多台套。
靠啥管好4万亩地?“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全面应用,给了我们底气。”黄金安淡然一笑。
打开办公室电脑,黄金安轻点“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选定田块图斑,地里农作物长势、土壤肥力、墒情、病虫害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如今,耕种管收,都有智能设备帮忙,种田变成一项精细活。”谈起智慧农业的好处,黄金安头头是道:田间感应器及时反馈墒情信息,指导工人按需浇灌排水;无人机配备多光谱摄像头和高清摄像头,可以迅速发现病虫害……
“拿插秧来说,今年我们的插秧机都用上北斗导航系统,节省人力不说,效率提升了20%,插秧还更笔直、更齐整。”黄金安算了笔账:以前每种植500亩双季稻,投入的人力、设备要花费33万元左右,现在通过智慧平台种田,费用可以降到14万元左右。
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浠水县今年计划春夏播面积105万亩。其中,早稻17万亩,中稻46万亩,蔬菜15万亩,其他作物27万亩。
春耕时节,智慧农业大显身手,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从埋头种地到看屏管地,智慧农业改变着乡亲们的种地方式。如今,依托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和智慧化信息平台,越来越多的“田保姆”成为浠水农业种植的生力军,“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有了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