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头条 > 三农视点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望天田 巴掌地 变身 米袋子 钱窝子 ——红安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侧记
  • 编辑:黄艳平
  • 2024-04-03


红安县山多田少,人均耕地不足且多为山坡岗地,村民种田成本极高。近年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田地抛荒、村庄空心、资源闲置、人才流失等现象。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红安答卷。” 3月25日,红安县副县长余品祥受访时说。

规模整治 荒地变良田

在红安县城关镇易杨家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

该项目从2月份启动,计划在6月底完工。目前,238亩高标准农田已平整完工,5月份村民就能在田间种植水稻。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我村的田地、道路及塘堰,都得到了综合治理。昔日的‘望天田’‘巴掌地’变成了今天亩产千斤的良田。”村党支部书记谢友明对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非常满意。

2019年至2022年,红安县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8.03万亩,获2021年度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考核进位奖,奖励资金500万元。截至目前,红安县累计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71.24万亩(含国债项目),占总耕地面积的78.4%。

2023年省市下达任务5.5万亩,其中新建面积4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预计2024年6月完工。新建项目每亩投资标准不低于2000元,改造提升项目每亩投资标准不低于1300元,高标准农田规模性建设,使撂荒地变成良田,极大地提升了红安县粮食生产能力。

群众参与 提质又增效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坚实保障。

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在项目区选址上遵循群众强烈意愿,由村组申请、乡镇同意,并结合黄冈市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精准实施项目。

在高桥镇阚家湾村,今年元月18日开始施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已完工35%,其中水田在4月底就能完工,5月份就能种植水稻。整个项目将平整土地760亩,建设生产道路2500米,挖建水塘35口,新建排灌沟渠6700米,新建泵站3座。

54岁的徐绪政原是高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2005年农业服务中心改制,作为农业科班出身的他,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附近村的水田400多亩,全部种植水稻。他算了一笔账: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种植水稻的水源得到了保证,水田全部实行机械作业,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地力等级提升,实行优高产品种植,提高了单产。以前亩产700多斤,项目施工后现在能亩产1400斤。

徐绪政与阚家湾村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在县农业农村局备案,合同中明确了市场主体徐绪政的专业合作社与阚湾村集体、阚湾村民的利益分红,真正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全体村民受益。

红安县分批次将“巴掌田”“斗笠田”集中连片改造成高标准“大田”,通过深翻平整、排灌沟渠、拦水坝、驳岸清淤、泵站、田间生产道路等项目建设,做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项目施工中挖除了大量的田埂土垄,整合耕地“边角料”,提升有效种植面积,彻底解决村民种田难和成本高问题,为农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建管并重 联农带农奔富路

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

在七里坪镇福德桥村现场,10多位农民正在田间育种红苕苗。

该村耕地面积3056亩,以前大多都是山坡岗地,田块地块较小,无生产道路,农机作业、交通不便,村民耕种以肩挑背扛为主,劳动强度大,灌溉沟渠较少、无泵站抗旱难,导致土地闲置撂荒严重,村集体经济薄弱。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该村成立了七里坪镇福德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秦旋为负责人。合作社将所有土地全部流转到村合作社名下,交由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并统一种植红苕。按照“合作社主体种、发动农户自主种、村级组织兜底种”的方式,目前已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成红苕育苗基地100多亩,种植红苕2000多亩,并建设了占地7.8亩的红苕加工厂,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红苕产业,带动45户农户种植红苕,户均增收3000元;带动135名村民就地就近务工,仅红苕种、管、收用工数量5000多个,人均增收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

仅2022年,红苕加工厂年加工转化红苕2300吨,生产红苕淀粉、粉丝、粉条1380吨,产值过600万元,红苕加工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以上。

同时,依托红安苕地标产品,合作社注册了“福德红”商标,“福德红”产品已成功进驻全国“832”平台。2023年,还与美国理想食品公司签订300吨粉丝订单,让“福德红”苕粉丝走出了国门。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改善了该村农业生产条件,为实现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更为该村种植“红安苕”、加工“红安苕”、出口“红安苕”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2023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应城召开,全省各市州、县等领导参加,秦旋作为全省唯一村代表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3月18日,浙江余姚市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慕名而来,与合作社签订8000份“福德红”苕粉丝订单,价值60万元。

展望未来,秦旋说:“我们将继续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发展主导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扩宽对外销售渠道,努力把福德桥村建设成为革命老区的富裕村,成为全县带动强村富民的示范和样板。”

红安县政协副主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停说:“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整合,我们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耕地质量,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了‘建一块,成一块,发挥效益一块’的目标,为推进红安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博林 陶江 张青松 郭爱红)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