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张义 韩天绪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校园到田园,从城市到乡村,勇担致富创业“头雁”;
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培育新品种,摸索新技术,发展新模式,拓展新市场;
他们让农业变得有活力、有吸引力,让农村有生机、更和美,让农民增收入、有奔头。
他们,是湖北省在科学育成体系和政策扶持下铸造出的“新农人”。
2022年,共青团湖北省委启动“百县万名四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面向全省103个县市区培养1万名青年致富带头人。
同年7月,湖北“新农人”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启动,通过整合社会资金,借助免息借款手段,向乡村创业青年提供金融扶持产品。
两年过去,政策、项目推进得怎样?变化几何?共青团湖北省委交出答卷——
培育
七千青年课上学习课下逐梦
2023年10月18日,湖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暨青年“头雁”开班式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全省66名“新农人”齐聚一堂,开展为期10天的第一阶段“农业MBA”理论学习。
在“新农人”这支朝气蓬勃的乡村振兴大军中,返乡创业者是活跃群体。2023年,共青团湖北省委与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共用共享机制,对全省农村青年人才摸底,根据创业专业类别和特长分类,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村青年人才库。联合科研院校开展“湖北省返乡青年创业状况调查分析”,对全省17个市州2200余名返乡创业青年现状抽样调研,总结其面临的困难,多方式向上反馈。
至此,湖北返乡创业青年有了自己的“画像”,多了一群结伴而行的伙伴,也有了一份归属感。
一批对农业农村建设事业有着执着追求的青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大冶小伙明正让面筋走上了标准化智能生产的路子,卖出过亿销售额;来自阳新的华农博士明若愚,坚持探索最新柑橘种植育种技术,打造柑橘产业链“共同体”,带动1万人次就业;大学毕业后就在文旅行业深耕的江珊,带着一腔热情来到安陆,在山村里造出农旅融合的世外桃源……
“想把农业做好,单靠一腔热情远远不够,想要走得远,必须得有专业知识做后盾。”去年,四场重点围绕特色种养、特色三产融合、特色电商、特色民宿等领域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省级示范培训班分别在沙洋县、来凤县、秭归县和公安县开班,“课堂+实地参访”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让400余名返乡创业青年拥有能干事的“宽肩膀”、干成事的“真本领”。
互联网铺在田埂上,无人机化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2022年以来,全省已培育农村青年7100余人次,组织100余万名大学生投身“三下乡”“返家乡”实践锻炼,他们在荆楚广袤田野里孕育成长,参与乡村基层治理,让现代农业星火燎原。
支持
金融项目赋能创新创业
2023年初,一笔200万元“青创贷”解了洪湖市英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圆的燃眉之急,企业扩大鱼苗繁育规模的愿景得以实现,产值实现巨大提升。
不论是为省内创业青年及小微企业提供的“青创贷”项目,还是2022年7月启动的湖北“新农人”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随着一个个金融扶持项目的落地,越来越多有志青年回到家乡,加入“新农人”队伍,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拳脚。
在房县,卖黄酒的瞿万江也遇到了扩大生产规模的难题,当地为其量身匹配“青创贷”,20万元“造血资金”快速到位,黄酒产量提升了,销量也翻了番。
在孝昌,曾在印度尼西亚打工的肖安安回到家乡,办起了合作社。在“青创贷”的助力下,他如愿采购到了心仪的机器设备,合作社得以正常运转。
在武当山,经营家庭农场的余强在申请到“新农人计划”首批免息借款后,连声道谢。20万元免息借款,给了这家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的初创型小微企业“翻身”的机会。
“让团组织成为青年创客之家,让团干部成为青年创客之友。”共青团湖北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创造,争当全面建设先行区的先锋力量,全省各级团组织要争做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金牌“店小二”,努力让全省广大青年创新有动能、创造有舞台、创业有机会,成功可期待。
2023年,湖北新发放“青创贷”9767笔,贷款额度35.38 亿元。“新农人计划”实施以来,共对214个项目发放无息借款751万元。37个优秀农村青年创业项目推举至团中央,获得奖金帮扶支持,点燃大学生乡村创业热情。
选树
青春榜样引领向上向善
临近春节,在鹤峰走马镇官仓村,“95后”吴金林忙着把当地特色农产品搬上年货直播间,腊肉、豆丝糖……在他的镜头下,走马镇土特产件件有出路。
从2021年湖北15人当选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到2023年1人获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16人获评先锋,青年典型的力量催人奋进,从未间断。
从全省267个项目择优推报的2023年“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中,湖北斩获1金1银5优秀的佳绩,乡村青年人才的眼界和技能不断开拓。
他们身上,折射着当代青年能吃苦、讲美德、有想法的光辉——
黄梅县龙感湖畔,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李明攀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运用自然农法理念,种植香甜的放心粮食。从最初的108亩到遍布全国数省万余亩,从种植到加工再到休闲文旅,他的事业版图逐步扩大。
石首市大垸镇新沟村的瓜田里,徐锋联合科研院校先后研发出100多个西瓜、甜瓜新品种,带着西瓜闯销路,成为周边3000余户瓜农的“守护神”。
十堰市郧阳区的羊肚菌大棚里,“90后”的梁爽带着“羊肚菌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项目,建成100亩羊肚菌栽培示范基地,研发出菌种“甄越1号”,开发出菌汤包等爆款产品,助推十堰菌菇走向全国。
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新的一年,共青团湖北省委推进全省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还在继续,荆楚“新农人”的故事仍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