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话: 027—88657501(工作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田园文学 > 随笔
农村网客户端
分享至
“霓”好,麻花
  • 编辑:王见卓
  • 2023-08-04

孙琼瑶

传说鄂南三县中心,有个古镇,名叫白霓镇。

相传,明代嘉靖四十年,邑商熊白泥少年勤奋好学,早年入仕,才学颇深,深得皇帝赏识,官至朝廷御史,并奉为光禄大夫爵禄。熊公为官多年,为报家乡养育之恩,捐资建桥于大市河上。乡亲们为纪念熊公善举,此桥以熊白泥名字命名“白泥桥”,后来此地商贸日渐繁盛,人们期望故土“气贯虹霓,经久不衰”,故改名“白霓桥”。

古桥社区有鄂南“小香港”之称,是白霓镇及周边区域商品集散地。古桥社区名称,是来自石板街前端的明代石桥而命名。古桥社区共有中节街、上新街、武长街、下新街、霓新街、金城山街六条主街道,各具特色,商贾云集。

唯中节街是明清留下来独具古风古韵的老街。老街地面用大石板一块块砌成,也名“石板街”。老街曾有店铺、作坊近千百,商铺繁茂,车水马龙。

白霓桥上庞老爹拉胡琴,孙太公应声和着小曲儿;老霞手拿针线,缝补孙儿破洞的裤子;天柱家的抽签,“黄半仙”正为她占卜算卦,引来了一群懵懂无知孩童的打趣,嬉戏、追逐,三蹦两跳地来到了石板街。

三弯九曲的老石板街,曲径通幽,层叠错落。古建筑还保留着朱木门、马头墙、斗拱楣、内宅雕栏画柱。喷香的油炸味儿扑鼻而来,这正是作坊里的麻花炸开锅,捞进篮子晾油的味儿。

据传,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平安,每年阴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白霓街,白霓街,麻花馓子摆不开。”屋后殿前,妇人纤纤细手围案手搓麻花。老街上的麻花当属胡老板家历史最久,还保留着原始作坊的工艺:拉电闸的滚动机和打料机器、烧柴火的油锅。发酵好的面粉在滚动机的搅拌下,用柔软而不失硬度的人生姿态,展现面粉、水等原料有缘结合。随着老板拉电闸的呼噜呼噜声中,面粉块开始另一次人生历练——条子。条子搓成麻花状,老板娘站灶旁,手持长筷,翻滚油声俨然像东坡居士笔下的“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秋分过后,昼夜均,雷声渐弱,蛰虫坯户,田间原野的欢腾热闹才刚开始。农人挥舞镰刀庆丰收,劳作之余,一口热水一口麻花,舌尖上美味洇开。农忙过后,克勤克俭白霓老辈人,曾双肩挑担,小小的麻花挑出县,走街串巷,吆喝声不断,世人难以抵挡的美食诱惑,就此掀开白霓麻花新篇章。

“铛铛铛”横侧街打铁铺传来节奏清脆的打铁声,出了石板街往右拐,横侧街的包子铺、豆腐铺纷纷开张。曾几何时,前往学堂路上的那个少年,总要在包子铺前驻足:雪白松软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小汤包,散发诱人的香气。

“隆冬晨霜遍地白,宰杀年猪过佳年。”临近深冬,街上邻里相继宰杀年猪,邻里相互帮衬,共同分担、分享。总要邀上那么几桌,叫上邻里、亲戚,简朴而丰盛的“年猪席”,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年猪席”上最不能缺席的是麻花宴。内杂麻花汤:猪心、猪肺、猪下水炖上一鼎锅,撒上麻花、葱花,捞出装钵,肉香而不油腻。麻花炒小北瓜:北瓜切丝,连同麻花大火爆炒,清香可口。麻花炒苕粉:麻花浸泡柔软,倒入苕粉,小火翻炒后装盘,唇齿留香。麻花火锅:咸麻花下火锅,不宜太久,漏勺舀进碗里,入口即化,垂涎三尺。

席上亲邻边喝糯米甜酒边唠嗑。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伯爷爷,今儿个倍儿高兴,讲起“红色故事”。抗战时期,白霓人民不畏外敌强暴。在中华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和鼓舞下,老街人,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处处涌现“母叫儿打东洋,妻送郎上战场。”的壮观画面。 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尧济民先生的爱国热情的号召下,白霓桥人踊跃捐资捐物,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风簌簌,水潺潺,麻花宴上那些隐入烟尘的故事还在讲。

各行各业中,麻花反倒新生出高光时刻。麻花人与时俱进,工艺改进,高科技打料机、压料机、油炸机、压袋机,工人车间流水线劳作。麻花用精致小袋装,品种增多,麻辣味、海苔味、牛奶味、红糖味……销至国外。你若看韩剧,可亲可人的韩剧女主最喜爱的零食,定是崇阳小麻花。

“走哇!到戏台场去看戏呀!”横侧街和下新街的交汇处是孙燮和中药铺,药铺前方的大桥背锣鼓喧天,闻锣望去,一座古香古色的老大桥,坐落在下新街和戏台路之中,水边杨柳依依,姹紫嫣红。

戏台上老旦、小生演绎崇阳的提琴戏《双合莲》,每逢正月,年味儿未散,街上搭戏台唱“太平戏”。戏台上腔正味浓,戏台下掌声四起。

“来哟!到这里来坐哦!”母亲忙从家门口搬来凳椅,唤来乡邻入座观戏,我们姐弟捧来了麻花、馓子、京果、雪果。“盲人摸麻花”是我们尝麻花的打开方式。弟摸到的是麻辣麻花:一入嘴,小小的麻花带给你麻辣烫的口感,弟弟竖起大拇指:麻花和辣椒真是一对好CP,丰富而不失口感。我的椒味儿麻花:质地酥脆,麦香在舌尖弥漫,彻底刺激你昏睡的味觉。

我们的麻花味在尝,艺人的提琴戏在唱。

戏台路尽头是王巡案,正是新老路交接处。

白霓新桥修建,白霓桥人的故事一直在抒写。

岁月清浅,白霓是一位亦柔亦刚的母亲,身躯抵挡“麻花人”风雨;

时光荏苒,白霓是一首刻在骨子里的诗,韵律温润“麻花人”身心。

湖北农村网 nc.cnhubei.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农村新报 荆楚网 共同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