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学生“绘”山河

发布时间: 2024-11-07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陈华文 [关闭窗口]


《你好,长江》中的画稿

我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习、工作和生活二十多年,对于这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我充满深情与厚爱。如何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大学故事创作出来,我一直都在思考。

用文学、音乐、影视等方式讲述大学故事,很多高校都做得有声有色,推出了一些精品力作。2017年5月的一天,我翻阅书柜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突然又新鲜又兴奋。创作连环画一直都是我的梦想,我从小学画画后来上大学读艺术类专业,也深受连环画的影响。我当即决定:用文字与画稿交融的作品,让大学故事接地气、冒热气。


《山河作证》中的画稿 

身边人和事是创作之源

说起连环画,“70后”都有印象,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除了《铁道游击队》,还有《红旗谱》《智取威虎山》《敌后武工队》等诸多优秀连环画,影响深远。而这些年来,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尤其是互联网的“加盟”,文化就更是绚丽多姿。随之而来的是,曾经备受广泛追捧的连环画逐渐被冷落,但是和连环画相近的绘本,则成为“新宠”。相比而言,绘本在文图创作中,更自由更灵活。

我决定开展绘本创作。当时,我就想把学校地学类专业师生野外实习和考察的故事画出来。因为这是我最熟悉的群体,他们经常跋涉于祖国山河,豪情万丈,极具画面感。2017年9月,我创作的第一部绘本《小锤君野外地质考察记》,在学校新媒体平台发布之后,没有想到在师生、校友和广大地质工作者中间,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有校友说,看到这些画稿,情不自禁想到野外地质实习的往事。看来,用绘本讲述身边的人和事令人感到亲切,大家在作品中仿佛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这部绘本创作完成之后,给我莫大的信心。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又一鼓作气创作了绘本《地质初心交给祖国》,同样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钢笔素描的方式再现师生们野外地质工作的场景。国庆前夕,20幅文图相继在行业媒体平台推出后,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凭我一己之力用绘本讲述大学故事,力量有限。我想让自己课堂上的学生们参与其中。我这些年一直给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讲授视觉叙事相关课程。而绘本创作,本质上讲就是视觉叙事的一种形式。2020年之后,我已不满足于小篇幅的绘本创作,想创作“大部头”的作品。具体地讲,就是把我所在的大学故事,创作成长篇绘本。如果我一个人完成,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更想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收获的快乐。


《山河作证》中的画稿 

绘本创作中做长期主义者

2021年9月,我带领唐钰君、刘雅文、张世春三名学生,启动长篇绘本创作。他们都有良好的美术基础,也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我们不仅要把学校师生地质报国的故事画出来,还要把地质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新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风采都画出来。我当即把这一绘本命名为《山河作证》。

《山河作证》描绘的故事远远溢出了大学的范畴,其实是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和地质教育波澜壮阔的历程。我手里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可以参考,但我也清楚,绘本创作不是简单地把图片原原本本画出来,而是要对图像进行提炼、取舍,然后根据叙事的逻辑进行创作,最后实现文图相得益彰。

创作绘本《山河作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创作的二十多幅初稿,我并不满意。每一幅画稿,从初稿到定稿,有的修改多达十多次。为了让绘本中的文字语言具备文学性和专业性,我数易其稿,时常翻阅地质参考书,时而向专家求教。三名学生在画稿创作时,从始至终都没怨声载道,这有点儿出乎意料。

无数个日夜、无数个周末,我带领三名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抓紧创作。“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绩,就看八小时以外在干什么。”我时常用这句话鼓励他们。在创作《山河作证》中,三名学生都感叹:创作的过程,也是思想接受洗礼的过程,描绘的那些师生,为了探寻自然资源的奥秘,在野外风餐露宿、艰辛跋涉,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2年10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持续创作,由“100幅画稿+文字”组成的绘本《山河作证》终于完成。绘本以师生探索地球科学奥秘为主线,分为社会建设需要资源、跋涉野外寻找矿藏、为国育才初心不改、野外实习锤炼本领、地质科考彰显担当、挑战极限攀登高峰、地质报国梦想启航等九个篇章。绘本依然沿用现实主义手法,在画面构图、人物造型等方面,我们借鉴了传统连环画的画面处理方式。在技法上,则融合了素描、中国画、版画等画种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绘本创作中,我们告别了传统的笔墨纸砚,画稿全部在电脑上进行手绘,其最大的益处,就是有利于不断地修改。

恰好,这一年的11月7日,迎来学校建校七十周年校庆,这部绘本作品也算是给学校的校庆献礼。校庆前夕,我选择了其中的20幅文图,编排成一个微信新媒体作品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来,《山河作证》入选中央网信办“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能够获得这一荣誉,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我当时就想到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真是寓意深远。

今年4月,该绘本经过重新修改和润饰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很多媒体纷纷报道,这着实让我“受宠若惊”。

其实,完成了《山河作证》之后,我和学生创作团队也没有闲着,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部绘本的创作。2023年上半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主持创立山河网络工作室,搭建创作团队,旨在线上线下创作以视觉艺术主导的文艺作品。我也明确了创作的方向和主题: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画出来、把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气象传开来。如果大学是“小我”,那么山河大地就是“大我”。“眼里有山河、心里是中国”,成为我们创作的理念和主题。


《大地征程》中的画稿  

山河大地贯穿创作全过程

2023年上半年,我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本科生承担“叙事与故事板设计”课程教学。我鼓励学生们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元素,开展课程作业的创作。此外,我还带领10名学生,围绕新时代长江生态大保护这一主题,开展长篇绘本《你好,长江》创作。我邀请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水文地质学家王焰新院士担任创作顾问,他们欣然应允。

创作这部长篇绘本,我意在打通从学生作业到作品的“最后一公里”,因为此前很多学生的作业,获得一个分数后不了了之。在我看来,这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成为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有显示度的成果。为此,以课程教学和该绘本创作作为依托,我申报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今年9月成功获批。

今年10月25日,绘本《你好,长江》历经一年半的时间,200余幅的彩色画稿全部创作完成。看着一幅幅画稿,我热血涌动,在微信朋友圈忍不住晒一晒。这部绘本相较《山河作证》而言,体量更大、视野更宽。也就在创作《你好,长江》绘本的这段时间里,2023年4至8月,我带着硕士研究生刘星月创作绘本《野外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纪事》。这一绘本主要讲述学校师生,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的故事。绘本在矿业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今年4月经中国行业报协会评选和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新闻美术类)。


《大地征程》中的画稿 

今年以来,我带领学生团队,创作绘本进入“井喷期”。已经完成了再现师生野外地质实践的彩色绘本《逐梦山河》,且在今年第十期的《大学生》杂志上发表。目前,我们即将完成再现学校专家学者服务云南施甸乡村振兴的绘本《情系山河》,以及师生助力湖北石首生态修复的绘本《大地征程》。此外,我把近五年来撰写的生态评论汇编成集,取名《山河锦绣:生态文化文学阅读手札》。这些作品,已经在与公众相会的路上……

山河与大地,是我创作的道场,也是我创作的精神背景。七年来在绘本创作中可谓一路坦途,有师友问我有何“秘籍”。我哪有什么诀窍,无外乎就是三点:一是大学里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文艺创作,都要面向朝气蓬勃的时代,脱离时代或者背离时代,创作之路不可能越走越宽。二是创作要和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衔接。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试金石,而优秀的作品也是学科建设结下的果实。带领大学生开展主题特色鲜明的创作,能激发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培养家国情怀,这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三是创作中要敢于坐“冷板凳”,做长期主义者,对于创作的思想和主题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只有热爱,才能拥抱壮美山河。

原载《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日4版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我带学生“绘”山河

发表时间:2024-11-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华文


《你好,长江》中的画稿

我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习、工作和生活二十多年,对于这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我充满深情与厚爱。如何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大学故事创作出来,我一直都在思考。

用文学、音乐、影视等方式讲述大学故事,很多高校都做得有声有色,推出了一些精品力作。2017年5月的一天,我翻阅书柜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突然又新鲜又兴奋。创作连环画一直都是我的梦想,我从小学画画后来上大学读艺术类专业,也深受连环画的影响。我当即决定:用文字与画稿交融的作品,让大学故事接地气、冒热气。


《山河作证》中的画稿 

身边人和事是创作之源

说起连环画,“70后”都有印象,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除了《铁道游击队》,还有《红旗谱》《智取威虎山》《敌后武工队》等诸多优秀连环画,影响深远。而这些年来,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尤其是互联网的“加盟”,文化就更是绚丽多姿。随之而来的是,曾经备受广泛追捧的连环画逐渐被冷落,但是和连环画相近的绘本,则成为“新宠”。相比而言,绘本在文图创作中,更自由更灵活。

我决定开展绘本创作。当时,我就想把学校地学类专业师生野外实习和考察的故事画出来。因为这是我最熟悉的群体,他们经常跋涉于祖国山河,豪情万丈,极具画面感。2017年9月,我创作的第一部绘本《小锤君野外地质考察记》,在学校新媒体平台发布之后,没有想到在师生、校友和广大地质工作者中间,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有校友说,看到这些画稿,情不自禁想到野外地质实习的往事。看来,用绘本讲述身边的人和事令人感到亲切,大家在作品中仿佛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这部绘本创作完成之后,给我莫大的信心。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又一鼓作气创作了绘本《地质初心交给祖国》,同样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钢笔素描的方式再现师生们野外地质工作的场景。国庆前夕,20幅文图相继在行业媒体平台推出后,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凭我一己之力用绘本讲述大学故事,力量有限。我想让自己课堂上的学生们参与其中。我这些年一直给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类学生讲授视觉叙事相关课程。而绘本创作,本质上讲就是视觉叙事的一种形式。2020年之后,我已不满足于小篇幅的绘本创作,想创作“大部头”的作品。具体地讲,就是把我所在的大学故事,创作成长篇绘本。如果我一个人完成,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更想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收获的快乐。


《山河作证》中的画稿 

绘本创作中做长期主义者

2021年9月,我带领唐钰君、刘雅文、张世春三名学生,启动长篇绘本创作。他们都有良好的美术基础,也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我们不仅要把学校师生地质报国的故事画出来,还要把地质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新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风采都画出来。我当即把这一绘本命名为《山河作证》。

《山河作证》描绘的故事远远溢出了大学的范畴,其实是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和地质教育波澜壮阔的历程。我手里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可以参考,但我也清楚,绘本创作不是简单地把图片原原本本画出来,而是要对图像进行提炼、取舍,然后根据叙事的逻辑进行创作,最后实现文图相得益彰。

创作绘本《山河作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创作的二十多幅初稿,我并不满意。每一幅画稿,从初稿到定稿,有的修改多达十多次。为了让绘本中的文字语言具备文学性和专业性,我数易其稿,时常翻阅地质参考书,时而向专家求教。三名学生在画稿创作时,从始至终都没怨声载道,这有点儿出乎意料。

无数个日夜、无数个周末,我带领三名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抓紧创作。“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绩,就看八小时以外在干什么。”我时常用这句话鼓励他们。在创作《山河作证》中,三名学生都感叹:创作的过程,也是思想接受洗礼的过程,描绘的那些师生,为了探寻自然资源的奥秘,在野外风餐露宿、艰辛跋涉,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2年10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持续创作,由“100幅画稿+文字”组成的绘本《山河作证》终于完成。绘本以师生探索地球科学奥秘为主线,分为社会建设需要资源、跋涉野外寻找矿藏、为国育才初心不改、野外实习锤炼本领、地质科考彰显担当、挑战极限攀登高峰、地质报国梦想启航等九个篇章。绘本依然沿用现实主义手法,在画面构图、人物造型等方面,我们借鉴了传统连环画的画面处理方式。在技法上,则融合了素描、中国画、版画等画种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绘本创作中,我们告别了传统的笔墨纸砚,画稿全部在电脑上进行手绘,其最大的益处,就是有利于不断地修改。

恰好,这一年的11月7日,迎来学校建校七十周年校庆,这部绘本作品也算是给学校的校庆献礼。校庆前夕,我选择了其中的20幅文图,编排成一个微信新媒体作品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来,《山河作证》入选中央网信办“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能够获得这一荣誉,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我当时就想到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真是寓意深远。

今年4月,该绘本经过重新修改和润饰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很多媒体纷纷报道,这着实让我“受宠若惊”。

其实,完成了《山河作证》之后,我和学生创作团队也没有闲着,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部绘本的创作。2023年上半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主持创立山河网络工作室,搭建创作团队,旨在线上线下创作以视觉艺术主导的文艺作品。我也明确了创作的方向和主题: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画出来、把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气象传开来。如果大学是“小我”,那么山河大地就是“大我”。“眼里有山河、心里是中国”,成为我们创作的理念和主题。


《大地征程》中的画稿  

山河大地贯穿创作全过程

2023年上半年,我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本科生承担“叙事与故事板设计”课程教学。我鼓励学生们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元素,开展课程作业的创作。此外,我还带领10名学生,围绕新时代长江生态大保护这一主题,开展长篇绘本《你好,长江》创作。我邀请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水文地质学家王焰新院士担任创作顾问,他们欣然应允。

创作这部长篇绘本,我意在打通从学生作业到作品的“最后一公里”,因为此前很多学生的作业,获得一个分数后不了了之。在我看来,这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成为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有显示度的成果。为此,以课程教学和该绘本创作作为依托,我申报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今年9月成功获批。

今年10月25日,绘本《你好,长江》历经一年半的时间,200余幅的彩色画稿全部创作完成。看着一幅幅画稿,我热血涌动,在微信朋友圈忍不住晒一晒。这部绘本相较《山河作证》而言,体量更大、视野更宽。也就在创作《你好,长江》绘本的这段时间里,2023年4至8月,我带着硕士研究生刘星月创作绘本《野外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纪事》。这一绘本主要讲述学校师生,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的故事。绘本在矿业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今年4月经中国行业报协会评选和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新闻美术类)。


《大地征程》中的画稿 

今年以来,我带领学生团队,创作绘本进入“井喷期”。已经完成了再现师生野外地质实践的彩色绘本《逐梦山河》,且在今年第十期的《大学生》杂志上发表。目前,我们即将完成再现学校专家学者服务云南施甸乡村振兴的绘本《情系山河》,以及师生助力湖北石首生态修复的绘本《大地征程》。此外,我把近五年来撰写的生态评论汇编成集,取名《山河锦绣:生态文化文学阅读手札》。这些作品,已经在与公众相会的路上……

山河与大地,是我创作的道场,也是我创作的精神背景。七年来在绘本创作中可谓一路坦途,有师友问我有何“秘籍”。我哪有什么诀窍,无外乎就是三点:一是大学里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文艺创作,都要面向朝气蓬勃的时代,脱离时代或者背离时代,创作之路不可能越走越宽。二是创作要和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衔接。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试金石,而优秀的作品也是学科建设结下的果实。带领大学生开展主题特色鲜明的创作,能激发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培养家国情怀,这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三是创作中要敢于坐“冷板凳”,做长期主义者,对于创作的思想和主题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只有热爱,才能拥抱壮美山河。

原载《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日4版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