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的“强基工程”——“村歌嘹亮”主题活动2024全国集中展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湖北省文联选送的通山县九宫山乡音艺术团在5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凭借节目《通山小调联唱》以97.16分的高分取得第四名佳绩,获得“嘹亮好声音”表彰。
与全国千余农民歌手一起放歌
“有请参赛队伍代表登场!”开幕式上,在主持人的引导声中,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支代表队、1000余选手集体登场亮相。在阳光照耀下,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选手们格外靓丽。队伍中举着“湖北代表队”队牌的就是通山县九宫山乡音艺术团的队员们。
据湖北省文联“文艺两新”和志愿服务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推选这支队伍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村民、唱的是村歌、反映的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为了奔赴这场“草原之约”,艺术团一行15人乘汽车、高铁、火车辗转近20个小时,一下车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和展演中来。
“本来不紧张的,后来一看到这么多人,别人准备得也充分,就有点紧张了。”队员章春梅大娘在候场时坦言。9月19日下午,演出正式开始,九宫山乡音艺术团表演的节目《通山小调联唱》第七个登场。在现场的欢呼声中,队员们全身心投入,为观众奉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
“湖北的这一群大妈很优秀,一听就是原始的热烈的本真的声音,反而能打动我们,湖北的这个节目选得好,贴近主题,是我心目中的好声音”,中国交响乐团男高音歌唱家李初建在现场点评时说。
他们,13年执著不懈传唱山歌
在去往演出场地伊金霍洛旗巴音昌呼格草原的路上,九宫山乡音艺术团的队员们早早穿上了简约古朴的山歌队服。
队伍中,不断给队员们加油打气的就是团长李琳。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支“乡土艺术团”的团长却是外地人。李琳说,她的祖籍在河南,曾是通山的下乡知青,通山山歌伴随她走过了那段难忘岁月。2010年,从咸宁客运站退休后,李琳决定返回通山生活。2011年9月,她组织附近村民成立了九宫山乡音艺术团,后来又和县文联退休的爱人毛才奇一同整理了20多首经典山歌小调,成为艺术团排练屋前院后演出的主要曲目。
“团里大多是村民,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在附近打零工,平时大家都凑份子买队服,出远门的演出的时候就带点泡面、八宝粥,能坚持下来全靠大家的热情。”李琳说,同其他民歌类似,通山山歌也面临着后继人才缺乏、传唱度下降的局面,为此,艺术团经常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为老百姓无偿演出,带动当地山歌传唱氛围。
参加乡村音乐潮资料照片
近年来,九宫山乡音艺术团以其淳朴的表演方式,轻快高亢的唱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先后参加过中国农民村晚、中国原声民歌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演出,并在省文联组织的乡村音乐潮人大赛中获得银奖。本次全国集中展演活动,湖北省文联高度重视,由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永平组织遴选队伍,带队参加展演,咸宁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刘智毅担任结对子帮扶老师,通山县委、县政府拿出专门资金支持演出,成为艺术团“出征”的强力后盾。
山歌,鄂南民间生活的万花筒
本次九宫山乡音艺术团参演的节目《通山小调联唱》,由5首小调组成,分别为《花溜溜》《倒插花》《晒红墙》《望郎来》《十绣荷包》。
这些小调,都是由村民们多年来在田间劳作、农闲时节传唱的经典小调,词意生动活泼,曲调柔美轻快,突出叙事性和现场场感,如《倒插花》中有歌词大意为“门前喜鹊叫喳喳,姑嫂二人摘细茶”,描写姑嫂二人和睦相处,共同劳作的场景;《晒红墙》用“红罗金被留半边哦,绣花枕头留半个哦”描写情姐对情哥的期盼,又用“眼泪汪汪去栓门哦”,描写因情哥不能赴约的失望心情;《十绣荷包》描写了中国传统春节互赠礼物的场景,词中提到“花线抄几根呐,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同年(发小)呐”“花线抄几根呐,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表勋呐”,共提到了十个奉送对象,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礼节中对友情、爱情、亲情的珍视。
团长李琳和丈夫
“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通山山歌集文学与音乐为一体,内容与形式包罗万象,记载着多个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烙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迹。通山县文联主席苏海表示,山歌早已融入通山人的基因里,成为反映鄂南传统民间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传统山歌进行改编,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山歌飘得更远,传得更广。”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4-09-23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通讯员 王旭 杨思颖
9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的“强基工程”——“村歌嘹亮”主题活动2024全国集中展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湖北省文联选送的通山县九宫山乡音艺术团在5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凭借节目《通山小调联唱》以97.16分的高分取得第四名佳绩,获得“嘹亮好声音”表彰。
与全国千余农民歌手一起放歌
“有请参赛队伍代表登场!”开幕式上,在主持人的引导声中,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支代表队、1000余选手集体登场亮相。在阳光照耀下,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选手们格外靓丽。队伍中举着“湖北代表队”队牌的就是通山县九宫山乡音艺术团的队员们。
据湖北省文联“文艺两新”和志愿服务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推选这支队伍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村民、唱的是村歌、反映的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为了奔赴这场“草原之约”,艺术团一行15人乘汽车、高铁、火车辗转近20个小时,一下车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和展演中来。
“本来不紧张的,后来一看到这么多人,别人准备得也充分,就有点紧张了。”队员章春梅大娘在候场时坦言。9月19日下午,演出正式开始,九宫山乡音艺术团表演的节目《通山小调联唱》第七个登场。在现场的欢呼声中,队员们全身心投入,为观众奉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
“湖北的这一群大妈很优秀,一听就是原始的热烈的本真的声音,反而能打动我们,湖北的这个节目选得好,贴近主题,是我心目中的好声音”,中国交响乐团男高音歌唱家李初建在现场点评时说。
他们,13年执著不懈传唱山歌
在去往演出场地伊金霍洛旗巴音昌呼格草原的路上,九宫山乡音艺术团的队员们早早穿上了简约古朴的山歌队服。
队伍中,不断给队员们加油打气的就是团长李琳。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支“乡土艺术团”的团长却是外地人。李琳说,她的祖籍在河南,曾是通山的下乡知青,通山山歌伴随她走过了那段难忘岁月。2010年,从咸宁客运站退休后,李琳决定返回通山生活。2011年9月,她组织附近村民成立了九宫山乡音艺术团,后来又和县文联退休的爱人毛才奇一同整理了20多首经典山歌小调,成为艺术团排练屋前院后演出的主要曲目。
“团里大多是村民,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在附近打零工,平时大家都凑份子买队服,出远门的演出的时候就带点泡面、八宝粥,能坚持下来全靠大家的热情。”李琳说,同其他民歌类似,通山山歌也面临着后继人才缺乏、传唱度下降的局面,为此,艺术团经常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为老百姓无偿演出,带动当地山歌传唱氛围。
参加乡村音乐潮资料照片
近年来,九宫山乡音艺术团以其淳朴的表演方式,轻快高亢的唱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先后参加过中国农民村晚、中国原声民歌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演出,并在省文联组织的乡村音乐潮人大赛中获得银奖。本次全国集中展演活动,湖北省文联高度重视,由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永平组织遴选队伍,带队参加展演,咸宁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刘智毅担任结对子帮扶老师,通山县委、县政府拿出专门资金支持演出,成为艺术团“出征”的强力后盾。
山歌,鄂南民间生活的万花筒
本次九宫山乡音艺术团参演的节目《通山小调联唱》,由5首小调组成,分别为《花溜溜》《倒插花》《晒红墙》《望郎来》《十绣荷包》。
这些小调,都是由村民们多年来在田间劳作、农闲时节传唱的经典小调,词意生动活泼,曲调柔美轻快,突出叙事性和现场场感,如《倒插花》中有歌词大意为“门前喜鹊叫喳喳,姑嫂二人摘细茶”,描写姑嫂二人和睦相处,共同劳作的场景;《晒红墙》用“红罗金被留半边哦,绣花枕头留半个哦”描写情姐对情哥的期盼,又用“眼泪汪汪去栓门哦”,描写因情哥不能赴约的失望心情;《十绣荷包》描写了中国传统春节互赠礼物的场景,词中提到“花线抄几根呐,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同年(发小)呐”“花线抄几根呐,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表勋呐”,共提到了十个奉送对象,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礼节中对友情、爱情、亲情的珍视。
团长李琳和丈夫
“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通山山歌集文学与音乐为一体,内容与形式包罗万象,记载着多个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烙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迹。通山县文联主席苏海表示,山歌早已融入通山人的基因里,成为反映鄂南传统民间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传统山歌进行改编,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山歌飘得更远,传得更广。”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