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艺评论界热议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21-12-01 来源: 省评协 作者: [关闭窗口]

编者按: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按照湖北省文联工作部署,省评协组织全省优秀文艺评论家代表撰写了一批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01

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李建华

省文联二级巡视员、省评协驻会副主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重要时刻,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个汇集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经验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智慧的宝库,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总动员令。作为党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落实全会精神,引领文艺工作者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向着艺术质量的高峰攀登,引领文艺工作者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和精神力量。

一是要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是时代召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帜和精神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当代教科书。文艺评论要把好方向盘,就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指南针,牢牢把握这个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这是文艺评论工作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站稳人民立场,彰显文艺力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百年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党与人民的始终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文艺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站在人民立场上抒写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内在必然要求。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最终评判者。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新时代文艺写在人民心坎上,留在人民口碑里,体现在为人民的服务中。

三是要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是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必要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它既具有目的性意义,亦体现出工具性价值。它不仅对改进文艺评论的针对性,提升文艺评论的有效性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对繁荣文艺事业、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话语权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南,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传统,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我们有理由相信,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并确立其价值标准、审美方式、理论范畴,必将使新时代文艺更深刻表现出生动鲜活、富有魅力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02

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开拓奋进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蔡家园

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回望百年党史,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经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前进方向。《决议》体现了党的百年历史上三个“决议”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议》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指明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沃土,具有着鲜明的本土性特点和强大生命力。《决议》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和民心所向,具有非凡的意义。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中、从党的文艺事业历程中,汲取精神财富,继往开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努力推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用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应“坚持胸怀天下”,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做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国文艺的独特贡献。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大势,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要推动文艺理论评论创新。《决议》在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中提出 “坚持理论创新”,对于文艺工作来说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百年文艺的两次大飞跃,均与党的理论创新有直接关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的根本方向、根本性质,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要扎根现实生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而不懈努力,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党更大了,党的队伍更大了,党的事业更大了,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更大了,人民对党的要求也更大了、更高了、更严了。”党的文艺事业也正面对着同样的更大、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坚定信念、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夯实责任、开拓奋进。

03

以史为鉴“心怀国之大者”谱新篇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笔谈

李幼平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历史节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是践行初心使命、铸就百年伟业的历史诗篇,是历经苦难辉煌、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写照,是催人奋进、以史为鉴,在新的历史征途“心怀国之大者”书写答卷的时代召唤。

以史为鉴,敬怀“国之大者”颂百年。以史为鉴,既可以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性意义的历史逻辑,更可以理解“心怀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在知其然敬怀“国之大者”而深刻领会百年奋斗成就与经验基础上,更加坚定“心怀国之大者”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以史为鉴,“心怀国之大者”续华章。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领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评论是任何文艺门类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造创新环节,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知其所以然而“心怀国之大者”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征程,才能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并在新时代文艺文化工作中,讴歌历史、赞美时代、引领未来,不断丰富和继续发展宝贵的历史经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以史为鉴,践行“国之大者”谱新篇。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与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文艺工作以及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转化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奋进力量;将“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体现在深刻理解“心怀国之大者”的知其然之然,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具体工作之中。以史为鉴,践行“国之大者”,全方位、全过程完善与推进文艺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传播、文艺批评等各项工作,在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过程中,贡献湖北智慧、做出湖北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事业赶考路上,谱写湖北篇章、递交精彩答卷。

敬怀“国之大者”珍惜来路,“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去路,践行“国之大者”走好新路!新时代湖北文艺事业前景美好、使命荣光。

04

人民·中国梦·传统

李遇春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百年的风雨征程,一百年的光荣与梦想,这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百年,也是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份决议高屋建瓴,对百年来党所走过的道路做了深刻总结,并从中提炼出了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航向。百年中国文学正是在党的指引和领导之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一方面,它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文学创作实绩,有很好的文学艺术经验需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它也来到了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重新凝聚共识,坚定新时代的文学方向。深入学习并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我们必须明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需要坚守的几个基本方向性问题。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只有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一坚实厚重的根基之上,中国当代文学才不会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深入到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中国当代作家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潜力。只有深切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中国当代文学才能成为照耀人民群众前行的明灯。所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当代作家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脚踏实地,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来,深入现实的土壤,扎根于人民,坚定不移地为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而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第二,必须坚持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走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当代文学必须全力以赴地继续书写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重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用文学激励全社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发挥社会正能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充沛的精神力量。同时,当代文学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当代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使命,当代中国作家需要努力践行。

第三,必须坚持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文学是文化的艺术表征。当代文学应该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民族文学复兴贡献新的力量。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我们应该坚持中国文学道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基础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国经典。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当代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赋予当代文学以独特的中国眼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提供重要的艺术窗口。

05

坚持理论创新 书写新时代答卷

周新民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逐步走向强国的十大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坚持理论创新成为党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充分说明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党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善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善于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走上了一条科学的理论创新道路。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保障。

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坚持理论创新,既是使命,也是责任。新时代要坚持文艺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一个“坚持”两个“必须”三个“遵循”: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也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保障。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新时代理论创新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创新的根本目标、基本路径、方式方法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根本指导,它决定了新时代理论创新的灵魂和基本特色。

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道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说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理论创新的道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

遵循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文艺理论创新基本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探索文艺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阐明文艺理论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功能,归根结底是要以人民的需求为根本动力和目的。

遵循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文化战略定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崭新的历史时代,文艺理论创新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服务国家战略,凝练国家意志、提炼中国经验、升华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遵循创建中国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内在需要。文艺理论创新是一门科学,有特定的学术和话语规范。新时代文艺理论创新要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在参照中国优秀学术、话语传统基础上,参照国外学术、话语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新时代再创理论辉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支撑和学术支撑。

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努力探索新时代文艺评论精神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刘波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202111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顾了百年中国的历史成就,总结了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真正开启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尤其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反观这些全局性决策和重要论述,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非凡。结合文艺评论的功能和湖北的文艺创作态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确立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立场。《决议》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以来,我们提倡文艺创作要写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经典人物形象,文艺评论工作者更要坚持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书写符合人民大众知识水平和审美趣味的文艺评论作品,从而确立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立场。

第二,充分领会全会精神,以文艺评论参与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建构。《决议》指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在这样一个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文艺评论工作者要保持一份初心,一种真诚,一种以评论的方式对接时代与社会的敏锐洞察力;既要做新时代文艺创作的见证者,更要努力成为文艺发展的引领人,积极融入到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建构中。

第三,弘扬守正创新的思想,大力提高文艺评论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在“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一宗旨下,我们要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文艺评论写作实践中,充分运用守正创新的思想,勇于探索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精神内核。在对文艺作品的阅读与审视中,注重文艺评论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探索文艺评论的可读性和有效性。

第四,以精品创作为导向,为湖北文艺评论贡献力量。作为湖北文艺评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不仅要阅读、学习湖北文艺创作家们的作品,更要与他们进行深度对话与交流。在坚守文艺评论的阵地中解读作品,确立经典,发现新人,推介新作,努力写出客观理性的评论文字,发出新时代文艺的评论声音;作为文艺评论的个体,既要在文艺评论作为志业的意义上完善自我,也要在支持团队建设上形成集束性力量,整体性地展示湖北文艺评论的风采。

07

历史观点与文艺评论

刘保昌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

《决议》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头,系统全面地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文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贯穿这部重要文献的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历史观点”,既是一种历史主义哲学观,也是一种历史批评方法论。

运用历史观点开展文艺评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开创性贡献,具体表现为审美的历史性与历史的审美性两个方面。第一,审美的历史性。1847年恩格斯评论歌德创作时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信中提出,“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以及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评青年黑格尔派对欧仁苏浪漫主义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无原则吹捧,指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违背人物历史真实性的缺陷,因而也就违背了历史人物形象审美创造的逻辑性。明娜·考茨基在小说《新与旧》中将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理想化的倾向,也受到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审美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创造的真实性领域。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作家创作提供“福斯泰夫式的背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就是“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也就是历史人物活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广阔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典型人物形象”就是能够反映历史真实、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艺术形象。

第二,历史的审美性。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美学》和别林斯基“历史的观照”“历史批评”“美学批评”的思想资源,提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是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在《济金根》中重申了“美学的观点和历史观点”。文艺评论说到底就是文艺评论者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去评判文艺创作的历史、美学、思想价值。历史性是文艺评论的基础和前提。一切优秀的文艺创作都注重历史的审美性创造。以两湖现代文学创作为例,举凡两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都被作家们浓墨重彩地反复书写、不断推陈出新,以此寄托着现代人“重燃火焰”、再现辉煌的理想和希望。尤其是对楚庄王、伍子胥、张居正、杨涟、曾国藩、武陵王、陈连升等历史人物的书写,更是赢得了地域内外读者的热烈追捧和广泛认同。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文艺工作“历史的审美性”评判的基础和前提。

08

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雄辩地昭示出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所体现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实现第二个百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面对新的历史时期,要深入学习《决议》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坚定信念、培根铸魂。

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要培植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二、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刻内涵。认识到中国人民以非凡的聪明才智,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和利用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开创文艺事业新局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充分认识文艺作品在净化心灵、涵养道德、启迪思想上的重要作用。要“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理想和信仰,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努力创造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09

文艺批评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

庄桂成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决议》这份重要文献的通过,对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对文艺批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给予了深刻的启示。

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议》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每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都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都发源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凡是在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浸润着文化传统的滋养。因此,文艺批评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增强传统文化底蕴,提高传统文化修养。要引导文艺创作者和文艺欣赏者知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文艺之树才会常青。

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要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议》认为,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博大,其中优秀文化是主体,是宝贵的精神资源,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一些糟粕,或者说,一些观念和内容已难以适应今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文艺批评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都需要辩证取舍,转化创新。例如,对传统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迷信观念、性别歧视等,就应加以摒弃,对传统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精神价值,就应该大力弘扬,并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决议》认为,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做好文艺批评工作,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不移地引导文艺创作表达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向世界推介当代中国的优秀文艺作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只有做好中国文艺的海外推介工作,才能使中国文艺在与国外文艺的交流中得到发展,从而为世界文艺进步做出贡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习这份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历史规律,做好文艺评论,讲好中国故事。

10

学习百年党史

助推新时代文艺评论再出发

刘继林

湖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建党百年、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所形成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上下一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将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作为一根红线,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始终。我们要从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教育启蒙救国的初衷出发,要从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出发,要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时代节点出发,从公认的世界文明成果、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灿烂的百年党史中汲取教育滋养,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积蓄力量。

作为一名文学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我们要在搞好本专业领域研究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理论的研究学习,大力宣传、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要以这次全面学习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此前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等为契机,全面梳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学走过的艰苦卓绝、灿烂辉煌的历程,系统总结百年中国文艺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研究百年中国文艺的红色经典、红色谱系、红色基因,加强对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助推当代文艺作品的质量、高度、内涵和价值提升。

以学促用,我们要将党史教育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结合起来,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当前的文艺批评实践,为中国文艺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湖北文艺评论界热议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表时间:2021-12-01 来源:省评协 作者:

编者按: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按照湖北省文联工作部署,省评协组织全省优秀文艺评论家代表撰写了一批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01

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李建华

省文联二级巡视员、省评协驻会副主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重要时刻,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个汇集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经验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智慧的宝库,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总动员令。作为党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落实全会精神,引领文艺工作者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向着艺术质量的高峰攀登,引领文艺工作者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和精神力量。

一是要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是时代召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帜和精神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当代教科书。文艺评论要把好方向盘,就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指南针,牢牢把握这个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这是文艺评论工作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站稳人民立场,彰显文艺力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百年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党与人民的始终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文艺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站在人民立场上抒写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内在必然要求。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最终评判者。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新时代文艺写在人民心坎上,留在人民口碑里,体现在为人民的服务中。

三是要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是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必要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它既具有目的性意义,亦体现出工具性价值。它不仅对改进文艺评论的针对性,提升文艺评论的有效性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对繁荣文艺事业、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话语权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南,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传统,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我们有理由相信,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并确立其价值标准、审美方式、理论范畴,必将使新时代文艺更深刻表现出生动鲜活、富有魅力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02

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开拓奋进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蔡家园

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回望百年党史,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经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前进方向。《决议》体现了党的百年历史上三个“决议”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议》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指明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沃土,具有着鲜明的本土性特点和强大生命力。《决议》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和民心所向,具有非凡的意义。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中、从党的文艺事业历程中,汲取精神财富,继往开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努力推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用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应“坚持胸怀天下”,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做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国文艺的独特贡献。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大势,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要推动文艺理论评论创新。《决议》在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中提出 “坚持理论创新”,对于文艺工作来说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百年文艺的两次大飞跃,均与党的理论创新有直接关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的根本方向、根本性质,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要扎根现实生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而不懈努力,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党更大了,党的队伍更大了,党的事业更大了,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更大了,人民对党的要求也更大了、更高了、更严了。”党的文艺事业也正面对着同样的更大、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坚定信念、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夯实责任、开拓奋进。

03

以史为鉴“心怀国之大者”谱新篇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笔谈

李幼平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历史节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是践行初心使命、铸就百年伟业的历史诗篇,是历经苦难辉煌、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写照,是催人奋进、以史为鉴,在新的历史征途“心怀国之大者”书写答卷的时代召唤。

以史为鉴,敬怀“国之大者”颂百年。以史为鉴,既可以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性意义的历史逻辑,更可以理解“心怀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在知其然敬怀“国之大者”而深刻领会百年奋斗成就与经验基础上,更加坚定“心怀国之大者”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以史为鉴,“心怀国之大者”续华章。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领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评论是任何文艺门类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造创新环节,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知其所以然而“心怀国之大者”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征程,才能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并在新时代文艺文化工作中,讴歌历史、赞美时代、引领未来,不断丰富和继续发展宝贵的历史经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以史为鉴,践行“国之大者”谱新篇。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与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文艺工作以及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转化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奋进力量;将“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体现在深刻理解“心怀国之大者”的知其然之然,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具体工作之中。以史为鉴,践行“国之大者”,全方位、全过程完善与推进文艺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传播、文艺批评等各项工作,在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过程中,贡献湖北智慧、做出湖北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事业赶考路上,谱写湖北篇章、递交精彩答卷。

敬怀“国之大者”珍惜来路,“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去路,践行“国之大者”走好新路!新时代湖北文艺事业前景美好、使命荣光。

04

人民·中国梦·传统

李遇春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百年的风雨征程,一百年的光荣与梦想,这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百年,也是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份决议高屋建瓴,对百年来党所走过的道路做了深刻总结,并从中提炼出了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航向。百年中国文学正是在党的指引和领导之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一方面,它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文学创作实绩,有很好的文学艺术经验需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它也来到了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重新凝聚共识,坚定新时代的文学方向。深入学习并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我们必须明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需要坚守的几个基本方向性问题。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只有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一坚实厚重的根基之上,中国当代文学才不会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深入到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中国当代作家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潜力。只有深切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中国当代文学才能成为照耀人民群众前行的明灯。所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当代作家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脚踏实地,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来,深入现实的土壤,扎根于人民,坚定不移地为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而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第二,必须坚持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走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当代文学必须全力以赴地继续书写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重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用文学激励全社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发挥社会正能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充沛的精神力量。同时,当代文学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当代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使命,当代中国作家需要努力践行。

第三,必须坚持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文学是文化的艺术表征。当代文学应该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民族文学复兴贡献新的力量。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我们应该坚持中国文学道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基础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国经典。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当代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赋予当代文学以独特的中国眼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提供重要的艺术窗口。

05

坚持理论创新 书写新时代答卷

周新民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逐步走向强国的十大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坚持理论创新成为党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充分说明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党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善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善于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走上了一条科学的理论创新道路。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保障。

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坚持理论创新,既是使命,也是责任。新时代要坚持文艺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一个“坚持”两个“必须”三个“遵循”: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也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保障。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新时代理论创新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创新的根本目标、基本路径、方式方法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根本指导,它决定了新时代理论创新的灵魂和基本特色。

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道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说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理论创新的道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

遵循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文艺理论创新基本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探索文艺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阐明文艺理论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功能,归根结底是要以人民的需求为根本动力和目的。

遵循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文化战略定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崭新的历史时代,文艺理论创新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服务国家战略,凝练国家意志、提炼中国经验、升华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遵循创建中国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内在需要。文艺理论创新是一门科学,有特定的学术和话语规范。新时代文艺理论创新要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在参照中国优秀学术、话语传统基础上,参照国外学术、话语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新时代再创理论辉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支撑和学术支撑。

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努力探索新时代文艺评论精神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刘波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202111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顾了百年中国的历史成就,总结了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真正开启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尤其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反观这些全局性决策和重要论述,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非凡。结合文艺评论的功能和湖北的文艺创作态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确立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立场。《决议》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以来,我们提倡文艺创作要写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经典人物形象,文艺评论工作者更要坚持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书写符合人民大众知识水平和审美趣味的文艺评论作品,从而确立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立场。

第二,充分领会全会精神,以文艺评论参与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建构。《决议》指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在这样一个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文艺评论工作者要保持一份初心,一种真诚,一种以评论的方式对接时代与社会的敏锐洞察力;既要做新时代文艺创作的见证者,更要努力成为文艺发展的引领人,积极融入到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建构中。

第三,弘扬守正创新的思想,大力提高文艺评论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在“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一宗旨下,我们要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文艺评论写作实践中,充分运用守正创新的思想,勇于探索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精神内核。在对文艺作品的阅读与审视中,注重文艺评论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探索文艺评论的可读性和有效性。

第四,以精品创作为导向,为湖北文艺评论贡献力量。作为湖北文艺评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不仅要阅读、学习湖北文艺创作家们的作品,更要与他们进行深度对话与交流。在坚守文艺评论的阵地中解读作品,确立经典,发现新人,推介新作,努力写出客观理性的评论文字,发出新时代文艺的评论声音;作为文艺评论的个体,既要在文艺评论作为志业的意义上完善自我,也要在支持团队建设上形成集束性力量,整体性地展示湖北文艺评论的风采。

07

历史观点与文艺评论

刘保昌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

《决议》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头,系统全面地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文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贯穿这部重要文献的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历史观点”,既是一种历史主义哲学观,也是一种历史批评方法论。

运用历史观点开展文艺评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开创性贡献,具体表现为审美的历史性与历史的审美性两个方面。第一,审美的历史性。1847年恩格斯评论歌德创作时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信中提出,“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以及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评青年黑格尔派对欧仁苏浪漫主义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无原则吹捧,指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违背人物历史真实性的缺陷,因而也就违背了历史人物形象审美创造的逻辑性。明娜·考茨基在小说《新与旧》中将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理想化的倾向,也受到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审美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创造的真实性领域。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作家创作提供“福斯泰夫式的背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就是“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也就是历史人物活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广阔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典型人物形象”就是能够反映历史真实、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艺术形象。

第二,历史的审美性。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美学》和别林斯基“历史的观照”“历史批评”“美学批评”的思想资源,提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是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在《济金根》中重申了“美学的观点和历史观点”。文艺评论说到底就是文艺评论者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去评判文艺创作的历史、美学、思想价值。历史性是文艺评论的基础和前提。一切优秀的文艺创作都注重历史的审美性创造。以两湖现代文学创作为例,举凡两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都被作家们浓墨重彩地反复书写、不断推陈出新,以此寄托着现代人“重燃火焰”、再现辉煌的理想和希望。尤其是对楚庄王、伍子胥、张居正、杨涟、曾国藩、武陵王、陈连升等历史人物的书写,更是赢得了地域内外读者的热烈追捧和广泛认同。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文艺工作“历史的审美性”评判的基础和前提。

08

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雄辩地昭示出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所体现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实现第二个百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面对新的历史时期,要深入学习《决议》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坚定信念、培根铸魂。

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要培植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二、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刻内涵。认识到中国人民以非凡的聪明才智,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和利用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开创文艺事业新局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充分认识文艺作品在净化心灵、涵养道德、启迪思想上的重要作用。要“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理想和信仰,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努力创造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09

文艺批评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

庄桂成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决议》这份重要文献的通过,对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对文艺批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给予了深刻的启示。

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议》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每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都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都发源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凡是在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浸润着文化传统的滋养。因此,文艺批评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增强传统文化底蕴,提高传统文化修养。要引导文艺创作者和文艺欣赏者知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文艺之树才会常青。

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要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议》认为,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博大,其中优秀文化是主体,是宝贵的精神资源,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一些糟粕,或者说,一些观念和内容已难以适应今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文艺批评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都需要辩证取舍,转化创新。例如,对传统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迷信观念、性别歧视等,就应加以摒弃,对传统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精神价值,就应该大力弘扬,并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引导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决议》认为,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做好文艺批评工作,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不移地引导文艺创作表达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向世界推介当代中国的优秀文艺作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只有做好中国文艺的海外推介工作,才能使中国文艺在与国外文艺的交流中得到发展,从而为世界文艺进步做出贡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习这份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历史规律,做好文艺评论,讲好中国故事。

10

学习百年党史

助推新时代文艺评论再出发

刘继林

湖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建党百年、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所形成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上下一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将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作为一根红线,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始终。我们要从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教育启蒙救国的初衷出发,要从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出发,要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时代节点出发,从公认的世界文明成果、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灿烂的百年党史中汲取教育滋养,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积蓄力量。

作为一名文学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我们要在搞好本专业领域研究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理论的研究学习,大力宣传、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要以这次全面学习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此前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等为契机,全面梳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学走过的艰苦卓绝、灿烂辉煌的历程,系统总结百年中国文艺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研究百年中国文艺的红色经典、红色谱系、红色基因,加强对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助推当代文艺作品的质量、高度、内涵和价值提升。

以学促用,我们要将党史教育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结合起来,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当前的文艺批评实践,为中国文艺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