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山下》首映式暨“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走进陈河村

发布时间: 2020-10-26 来源: 省电影协 作者: 刘田田 [关闭窗口]

微电影《种山下》

10月16日周五晚七点,《种山下》首映式暨“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在省文联精准扶贫点孝感市大悟县陈河村举行。

微电影《种山下》海报

《种山下》是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的扶贫题材微电影,也是湖北省电影家协“会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中推介的第一部影片。

故事围绕别山村一个患病的贫困老农民尤传兴展开,尤传兴一直坚持使用传统耕作方式和农田管理模式种植大米,但收益不高,又不愿改种高收益经济作物。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有机水稻,打开销路,脱贫致富,还带领全村一起开创有机水稻品牌。

微电影《种山下》拍摄现场

影片关注了农村的粮食种植、耕地抛荒、劳动力流失等现实问题;歌颂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刻情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展现了扶贫工作队员与农民的深厚情感和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工作态度;体现了政府“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决心与意志。

该片全景在陈河村实景拍摄,由当地村民及湖北省文联扶贫队队员出演,真实反映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情景及心路变迁,体现了文化扶贫的精神力量。

播出前,放映员早早来到这里,架设银幕、安装调试设备,而不少村民则呼朋引伴,早早赶到了播放点抢占位置。当影片开始播放,村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彼此熟悉的面孔,都兴致盎然,欢声笑语洋溢在放映场上,就算影片结束了也久久不愿离去。

故事片《白云生处》海报

此后,放映员还为村民们播放了反映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的故事片《白云生处》。《白云生处》也是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重点扶持作品,以“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为题材,讲述了人大代表帮助深山贫困群众开凿“天路”、就业创业、摆脱贫困的感人故事。

村民们观看电影

作为“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的第一场活动,湖北省电影家协会特意选择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播放这样两部反映湖北省脱贫攻坚真实故事的作品,是对过去几年湖北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好回顾与总结,也吹响了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最后冲刺战的号角。

 

《种山下》导演手记

王祎辰

于我而言,影片没有大小,只有认不认真。

在影片开拍前,我不会先入为主界定它是什么类型,但会考虑避免同质化问题。扶贫题材,动辄修路,返乡青年领头致富,援教老师扎根乡村等等,要么煽情、要么苦情,要么欢天喜地得闹腾。我不愿重复。

前采时,我就在想:惯常我们会从驻村工作队带给乡村什么出发,而鲜有人去思考,此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湖北省文联在陈河村(也就是影片中的别山村)建设了鄂北文化驿站,这是扶贫工作一个亮点。一群艺术家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开新枝,种下希望,艺术生命得以拓展。

——思路是不错,但会不会太局限?

大家展开深入的讨论。当时是六月天,正热,还记得驻村队员、乡亲们还有我们创作组晚饭后在驿站门口讨论的情景:大家一边与蚊子作激烈的斗争,一边亢奋的各抒己见。关键处,不惜面红耳赤。

编剧几易其人,几易其稿,都不尽人意。正当我困惑时,胡瑛老师发来了《种山下》的剧本。我看了,连说好,就这个。

当时也没问谁写的。无论立意、故事还是审美,都叫人心生欢喜。

故事的视角不在惯用的付出与收获上,而着力于驻村队员与乡亲们共融共生的血脉关系,并借此连带出乡亲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驻村队员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的工作作风。

剧本构思很巧妙,由小人物小事件切入,关注了耕地流失、粮食危机、劳动力缺失等比较重要的农村问题。叙事很节制,没有强化情节,而作淡化处理。反倒显得很日常、很真切,很有回味。细想来,所有的事,最终都落入人心底。像老尤坚持手作种稻,大病初愈内心的那份迫切感;妻子腊香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替其分担;驻村工作队顺势而为搞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开创脱贫工作新的局面。恰恰是人物言语与行动背后的心理变化,让我心生感动。此伏彼涨,淡化情节,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人物内心。

后来才知道,剧本是胡瑛老师写的。也难怪,胡瑛老师长期浸润于书法于中国传统绘画之中,行文意蕴绵长,使整个故事极富人情味与冲淡之美。

影片到了落实阶段。我没有选择较“成熟”的摄影师,而选择与97年生人的摄影师许相宜合作。“成熟”的摄影,很容易事先就设定好怎么拍乡村,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那种人生若初见的美好。相宜是我在90后摄影师里发现的惊喜,他不仅触觉好,很有灵气,还能吃苦耐劳。他知道,我想要的那种沉浸感,气息慢慢收拢,落到主角身上。为了给他相应的支撑,我邀请经验老辣的灯光指导陈建华老师参与进来。既满足新鲜的触感,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与编剧胡瑛老师深入讨论过。演好农村人物绝非易事,资金有限,我们没法请到腕,不够到位的表演会给观影者带来隔膜感,影响情感和主题的传达。最终决定选择素人演出。无论是剧中的男女主角,还是驻村工作队员,都是真实的存在。像演尤传兴的陈祖河大哥,本身就是种粮大户,也确实经历过病痛,对土地有不一样的情感。腊香的扮演者,就是他的爱人。他们夫妻很有趣,拍戏的时候会相互勉励。刚开始,陈大哥进入角色快,给嫂子讲戏。到后来,嫂子进入角色后,开始给陈大哥指导了。这夫妻俩相爱相杀,相濡以沫。

说到演员的调度。我个人经验,素人演出,要在醒和未醒之间。完全醒了,反倒无趣。不醒,又容易迷糊。所以,在调度演员时,会使用各种办法。既让他们觉得就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又让他们感觉有很多是自己没有体会过的。他们会兴致盎然地演。

而对于创作组,则应该醒着,知道每一步在干什么。这一块,灯光指导陈建华给予了很多支持。我们拍了四天,有三天在下雨,不停调整方案。上天给我们出难题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尽量采用自然光效。但落到关键戏,室内的时候,则融入更多的主观成分。比如,尤传兴和腊香嫂子在厨房的那场戏。腊香在温暖的光晕里,尤传兴缩身在冷冷的蓝光区,而后,随着调度两种光线慢慢融合,给人一种别样的温馨感。

剧组工作和影片呈现的核心主题一样,是一个共融共生的过程。导演要做的,就是运用一些小方法,带动大家的情绪。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而剧组很多人不是。我只能全然的投入,比如赤脚下水田拍摄、冒着雨讲戏,大家受到感染,热情高涨。这时候,大家的心在一起。

刚开始,我还在纠结,七月份拍,早过了种稻的季节,如何呈现整个过程。后来明白,作为导演,心中应该没有挂碍。拍片就像化缘,有什么米做什么饭,无须拧巴。没办法拍到收获,我们可以不表,直给结果。也恰恰因为这,我们的视点更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让我看到了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在此,要感谢湖北省文联的信任,感谢胡瑛老师,感谢拍摄地孝感市大悟县陈河村的父老乡亲,还有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尤其要感谢李书记的扮演者湖北省文联干部、曾经的驻村工作队长龙世楚。当他重新回到陈河村,乡亲们见他如同亲人,有的兴奋地掉丢手里的菜篮冲过来跟他拥抱,有的将内心新的诉求告予他,这份信任让我心生感动与敬意。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扶贫,核心应该于此吧。

这也算是我对于农村,对于故乡的一次深情回望。我爱这片土地,爱着深耕细作的乡亲,爱着每一位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努力着的人们。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种山下》首映式暨“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走进陈河村

发表时间:2020-10-26 来源:省电影协 作者:刘田田

微电影《种山下》

10月16日周五晚七点,《种山下》首映式暨“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在省文联精准扶贫点孝感市大悟县陈河村举行。

微电影《种山下》海报

《种山下》是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的扶贫题材微电影,也是湖北省电影家协“会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中推介的第一部影片。

故事围绕别山村一个患病的贫困老农民尤传兴展开,尤传兴一直坚持使用传统耕作方式和农田管理模式种植大米,但收益不高,又不愿改种高收益经济作物。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有机水稻,打开销路,脱贫致富,还带领全村一起开创有机水稻品牌。

微电影《种山下》拍摄现场

影片关注了农村的粮食种植、耕地抛荒、劳动力流失等现实问题;歌颂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刻情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展现了扶贫工作队员与农民的深厚情感和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工作态度;体现了政府“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决心与意志。

该片全景在陈河村实景拍摄,由当地村民及湖北省文联扶贫队队员出演,真实反映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情景及心路变迁,体现了文化扶贫的精神力量。

播出前,放映员早早来到这里,架设银幕、安装调试设备,而不少村民则呼朋引伴,早早赶到了播放点抢占位置。当影片开始播放,村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彼此熟悉的面孔,都兴致盎然,欢声笑语洋溢在放映场上,就算影片结束了也久久不愿离去。

故事片《白云生处》海报

此后,放映员还为村民们播放了反映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的故事片《白云生处》。《白云生处》也是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重点扶持作品,以“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为题材,讲述了人大代表帮助深山贫困群众开凿“天路”、就业创业、摆脱贫困的感人故事。

村民们观看电影

作为“湖北·见证2020”电影推介活动的第一场活动,湖北省电影家协会特意选择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播放这样两部反映湖北省脱贫攻坚真实故事的作品,是对过去几年湖北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好回顾与总结,也吹响了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最后冲刺战的号角。

 

《种山下》导演手记

王祎辰

于我而言,影片没有大小,只有认不认真。

在影片开拍前,我不会先入为主界定它是什么类型,但会考虑避免同质化问题。扶贫题材,动辄修路,返乡青年领头致富,援教老师扎根乡村等等,要么煽情、要么苦情,要么欢天喜地得闹腾。我不愿重复。

前采时,我就在想:惯常我们会从驻村工作队带给乡村什么出发,而鲜有人去思考,此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湖北省文联在陈河村(也就是影片中的别山村)建设了鄂北文化驿站,这是扶贫工作一个亮点。一群艺术家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开新枝,种下希望,艺术生命得以拓展。

——思路是不错,但会不会太局限?

大家展开深入的讨论。当时是六月天,正热,还记得驻村队员、乡亲们还有我们创作组晚饭后在驿站门口讨论的情景:大家一边与蚊子作激烈的斗争,一边亢奋的各抒己见。关键处,不惜面红耳赤。

编剧几易其人,几易其稿,都不尽人意。正当我困惑时,胡瑛老师发来了《种山下》的剧本。我看了,连说好,就这个。

当时也没问谁写的。无论立意、故事还是审美,都叫人心生欢喜。

故事的视角不在惯用的付出与收获上,而着力于驻村队员与乡亲们共融共生的血脉关系,并借此连带出乡亲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驻村队员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的工作作风。

剧本构思很巧妙,由小人物小事件切入,关注了耕地流失、粮食危机、劳动力缺失等比较重要的农村问题。叙事很节制,没有强化情节,而作淡化处理。反倒显得很日常、很真切,很有回味。细想来,所有的事,最终都落入人心底。像老尤坚持手作种稻,大病初愈内心的那份迫切感;妻子腊香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替其分担;驻村工作队顺势而为搞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开创脱贫工作新的局面。恰恰是人物言语与行动背后的心理变化,让我心生感动。此伏彼涨,淡化情节,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人物内心。

后来才知道,剧本是胡瑛老师写的。也难怪,胡瑛老师长期浸润于书法于中国传统绘画之中,行文意蕴绵长,使整个故事极富人情味与冲淡之美。

影片到了落实阶段。我没有选择较“成熟”的摄影师,而选择与97年生人的摄影师许相宜合作。“成熟”的摄影,很容易事先就设定好怎么拍乡村,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那种人生若初见的美好。相宜是我在90后摄影师里发现的惊喜,他不仅触觉好,很有灵气,还能吃苦耐劳。他知道,我想要的那种沉浸感,气息慢慢收拢,落到主角身上。为了给他相应的支撑,我邀请经验老辣的灯光指导陈建华老师参与进来。既满足新鲜的触感,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与编剧胡瑛老师深入讨论过。演好农村人物绝非易事,资金有限,我们没法请到腕,不够到位的表演会给观影者带来隔膜感,影响情感和主题的传达。最终决定选择素人演出。无论是剧中的男女主角,还是驻村工作队员,都是真实的存在。像演尤传兴的陈祖河大哥,本身就是种粮大户,也确实经历过病痛,对土地有不一样的情感。腊香的扮演者,就是他的爱人。他们夫妻很有趣,拍戏的时候会相互勉励。刚开始,陈大哥进入角色快,给嫂子讲戏。到后来,嫂子进入角色后,开始给陈大哥指导了。这夫妻俩相爱相杀,相濡以沫。

说到演员的调度。我个人经验,素人演出,要在醒和未醒之间。完全醒了,反倒无趣。不醒,又容易迷糊。所以,在调度演员时,会使用各种办法。既让他们觉得就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又让他们感觉有很多是自己没有体会过的。他们会兴致盎然地演。

而对于创作组,则应该醒着,知道每一步在干什么。这一块,灯光指导陈建华给予了很多支持。我们拍了四天,有三天在下雨,不停调整方案。上天给我们出难题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尽量采用自然光效。但落到关键戏,室内的时候,则融入更多的主观成分。比如,尤传兴和腊香嫂子在厨房的那场戏。腊香在温暖的光晕里,尤传兴缩身在冷冷的蓝光区,而后,随着调度两种光线慢慢融合,给人一种别样的温馨感。

剧组工作和影片呈现的核心主题一样,是一个共融共生的过程。导演要做的,就是运用一些小方法,带动大家的情绪。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而剧组很多人不是。我只能全然的投入,比如赤脚下水田拍摄、冒着雨讲戏,大家受到感染,热情高涨。这时候,大家的心在一起。

刚开始,我还在纠结,七月份拍,早过了种稻的季节,如何呈现整个过程。后来明白,作为导演,心中应该没有挂碍。拍片就像化缘,有什么米做什么饭,无须拧巴。没办法拍到收获,我们可以不表,直给结果。也恰恰因为这,我们的视点更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让我看到了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在此,要感谢湖北省文联的信任,感谢胡瑛老师,感谢拍摄地孝感市大悟县陈河村的父老乡亲,还有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尤其要感谢李书记的扮演者湖北省文联干部、曾经的驻村工作队长龙世楚。当他重新回到陈河村,乡亲们见他如同亲人,有的兴奋地掉丢手里的菜篮冲过来跟他拥抱,有的将内心新的诉求告予他,这份信任让我心生感动与敬意。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扶贫,核心应该于此吧。

这也算是我对于农村,对于故乡的一次深情回望。我爱这片土地,爱着深耕细作的乡亲,爱着每一位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努力着的人们。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