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画报党支部 张梦】做好创新与服务,和画报一同成长

发布时间: 2018-07-13 来源: 湖北文艺网 作者: 张梦 [关闭窗口]

湖北画报党支部 张梦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创新与服务,和画报一同成长》。

今年的7月21号,是我走进文联这个大院,入职湖北画报社整四年的日子。

在武汉,应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文联大院这样令一个文科生神往了。在这里,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家,各种艺术家的出现都早已司空见惯。

你经常能看到周韶华老师拄着拐杖在众人的陪伴下来参加活动;有时也看到熊召政主席穿着唐装脚步匆匆地漫步;偶尔还会在楼梯间与方方老师擦肩而过,听到她爽朗的笑。

何其幸运,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怀揣着对新闻、对传媒、对梦想,和文艺事业的无限热情与期待,以及仅有的电视台实习证明,就来到了这里。

四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还算合格的编辑记者,并获得全省甚至全国性的奖项,离不开画报的培养和支持、领导的引导和厚爱、同事的关心与帮扶,还有自己的坚持与努力。

一直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十分富有魅力,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我可能今天还在高大上的会场上,聆听中外领导人的慷慨致辞;第二天就可能在田间地头询问小龙虾养殖户今年的收成如何。

每当看到身边或者网上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我就会觉得很庆幸。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热爱我的工作。虽然有时辛辛苦苦联系的选题会被一秒毙掉,有时加班加点修改了很多遍的策划方案会无疾而终,有时会被采访对象以温柔或恶劣的态度拒绝,有时还会因为和同事由于沟通原因而产生误会和隔阂。但我依然热爱她。

因为我们是采编一体,编辑和采写两手抓。在我刚入职的时候,被当时的主编安排和省档案馆对接,在杂志上开办“老照片记忆”专栏,后定名为“档案图萃”,目的是将湖北省的老照片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展示和回顾,用图片展现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更多人了解属于湖北的胶片记忆。这个专栏,一做就是四年。

我们做过对湖北的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工程,如三峡、葛洲坝、长江大桥、引丹渠等;做过民风民俗,看过去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生产生活和庆祝节日的;做过与湖北有关的不可忘却的记忆,像抗日战争中的湖北抗战史诗、湖北工业发展史、上世纪的湖北援疆援藏记忆,还有辛亥革命等。

有的老照片是档案馆提供的,有的是从当年的《北洋画报》里扒出来的,也有的是一些老摄影家们提供的,平常看个演出、展览,发现有不错的老照片都会去跟他们约,从各个渠道去挖掘。

所以当这个栏目得到有关部门和读者的认可,得到如王群、罗清泉、杨斌庆、王少阶等省老领导的推荐,并在我们的新媒体账号的推送中获得高阅读量的时候,我都倍感欣慰。

其中一篇周恩来总理到应城参观考察红旗人民公社的阅读量有21万,底下有一个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在留言里写道:一个自卫反击战老兵向周总理敬礼!我们永远怀念您!

还有一篇有关引丹渠的老照片专题,有人留言说:“我是当年参加三号井施工的下乡知青,当年一起奋斗过的人应该也都六十多了,不知道他们生活怎样,怀念当年一起战斗过的同胞。”还有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永远感谢这些为我们付出过的前辈们,更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每次看着这些留言,我都觉得很感动,感到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然后终于在去年的7月份,2016年全年的12期《档案图萃》获得中国画报行业最高奖——金睛奖的最佳编辑奖。

今年我们画报更是在金睛奖上一举斩获五个奖项,位列全国画报行业第一方阵。

湖北画报作为一家文化传媒企业,在每次开会的时候,我们的党支部书记晏书记、晏社长,都会强调:“画报,做的就是服务与创新。”也正是靠着服务与创新,我们才能赢得每个合作伙伴的支持与信赖。

现在几乎人人都认同传统媒体、纸质媒体日渐式微,各个大报裁员的裁员,停刊的停刊。

传统媒体真的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了吗?

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自媒体盛行,我们现在要读的东西很多,因为信息量太大,大家都更愿意用快捷、简便的方式阅读。换句话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读图已经成为风尚。

而图片正是我们画报的优势所在。

所以,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在感到危机与紧迫的同时,从未忘记考虑如何在新时代下发挥优势,主动积极勇敢地进行转型,促进融合发展。

无论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各厅局、各地市州制作各类专刊画册,发展新媒体,还是举办旅游推介和摄影采风活动,湖北画报已由单纯的期刊业务转型为拥有新媒体、数据库、报刊等多种资源的综合性传媒机构,成功搭建起宣传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协调发展的全新体系。

2008年,我们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搭建媒介矩阵,纪念湖北省改革开放30周年;

2011年,我们联合省发改委,举办“极目楚天舒锦绣——湖北省十一五大型成就展”

2012年,我们联合恩施州委宣传部,组织中国画报协会百名摄影家走进恩施;

2017年,我们联合省文物局筹备开展“重走万里茶道——中蒙俄文化遗产考察交流活动”

……

10余年对旅游市场的精耕细作,我们累计举办了50余场文创活动,组织了100余次摄影采风活动。为黄冈、恩施、随州、神农架林区等地市州,巴东、赤壁、建始、远安等县(市)策划、组织、主办了一系列城市形象推广和文化旅游活动。

不仅如此,在今年三月份,湖北画报还与秭归县人民政府就长江三峡秭归漫云文化创意基地项目达成共识并正式签约。漫云文创中心立足秭归,面向全国,放眼全球,意在用好“长江三峡”和“屈原故里”这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打造秭归乃至三峡地区最具标杆意义的文创基地,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致力精准扶贫。

这是湖北画报在探索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又一有力尝试。我们可能要花上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开发并完善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必将上下而求索。

画报的发展为谱写新时代湖北文艺繁荣发展新篇章贡献着自己应尽的力量,而文联正是画报的后盾和底气。

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共同出力,一起出彩!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湖北画报党支部 张梦】做好创新与服务,和画报一同成长

发表时间:2018-07-13 来源:湖北文艺网 作者:张梦

湖北画报党支部 张梦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创新与服务,和画报一同成长》。

今年的7月21号,是我走进文联这个大院,入职湖北画报社整四年的日子。

在武汉,应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文联大院这样令一个文科生神往了。在这里,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家,各种艺术家的出现都早已司空见惯。

你经常能看到周韶华老师拄着拐杖在众人的陪伴下来参加活动;有时也看到熊召政主席穿着唐装脚步匆匆地漫步;偶尔还会在楼梯间与方方老师擦肩而过,听到她爽朗的笑。

何其幸运,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怀揣着对新闻、对传媒、对梦想,和文艺事业的无限热情与期待,以及仅有的电视台实习证明,就来到了这里。

四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还算合格的编辑记者,并获得全省甚至全国性的奖项,离不开画报的培养和支持、领导的引导和厚爱、同事的关心与帮扶,还有自己的坚持与努力。

一直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十分富有魅力,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我可能今天还在高大上的会场上,聆听中外领导人的慷慨致辞;第二天就可能在田间地头询问小龙虾养殖户今年的收成如何。

每当看到身边或者网上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我就会觉得很庆幸。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热爱我的工作。虽然有时辛辛苦苦联系的选题会被一秒毙掉,有时加班加点修改了很多遍的策划方案会无疾而终,有时会被采访对象以温柔或恶劣的态度拒绝,有时还会因为和同事由于沟通原因而产生误会和隔阂。但我依然热爱她。

因为我们是采编一体,编辑和采写两手抓。在我刚入职的时候,被当时的主编安排和省档案馆对接,在杂志上开办“老照片记忆”专栏,后定名为“档案图萃”,目的是将湖北省的老照片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展示和回顾,用图片展现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更多人了解属于湖北的胶片记忆。这个专栏,一做就是四年。

我们做过对湖北的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工程,如三峡、葛洲坝、长江大桥、引丹渠等;做过民风民俗,看过去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生产生活和庆祝节日的;做过与湖北有关的不可忘却的记忆,像抗日战争中的湖北抗战史诗、湖北工业发展史、上世纪的湖北援疆援藏记忆,还有辛亥革命等。

有的老照片是档案馆提供的,有的是从当年的《北洋画报》里扒出来的,也有的是一些老摄影家们提供的,平常看个演出、展览,发现有不错的老照片都会去跟他们约,从各个渠道去挖掘。

所以当这个栏目得到有关部门和读者的认可,得到如王群、罗清泉、杨斌庆、王少阶等省老领导的推荐,并在我们的新媒体账号的推送中获得高阅读量的时候,我都倍感欣慰。

其中一篇周恩来总理到应城参观考察红旗人民公社的阅读量有21万,底下有一个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在留言里写道:一个自卫反击战老兵向周总理敬礼!我们永远怀念您!

还有一篇有关引丹渠的老照片专题,有人留言说:“我是当年参加三号井施工的下乡知青,当年一起奋斗过的人应该也都六十多了,不知道他们生活怎样,怀念当年一起战斗过的同胞。”还有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永远感谢这些为我们付出过的前辈们,更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每次看着这些留言,我都觉得很感动,感到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然后终于在去年的7月份,2016年全年的12期《档案图萃》获得中国画报行业最高奖——金睛奖的最佳编辑奖。

今年我们画报更是在金睛奖上一举斩获五个奖项,位列全国画报行业第一方阵。

湖北画报作为一家文化传媒企业,在每次开会的时候,我们的党支部书记晏书记、晏社长,都会强调:“画报,做的就是服务与创新。”也正是靠着服务与创新,我们才能赢得每个合作伙伴的支持与信赖。

现在几乎人人都认同传统媒体、纸质媒体日渐式微,各个大报裁员的裁员,停刊的停刊。

传统媒体真的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了吗?

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自媒体盛行,我们现在要读的东西很多,因为信息量太大,大家都更愿意用快捷、简便的方式阅读。换句话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读图已经成为风尚。

而图片正是我们画报的优势所在。

所以,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在感到危机与紧迫的同时,从未忘记考虑如何在新时代下发挥优势,主动积极勇敢地进行转型,促进融合发展。

无论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各厅局、各地市州制作各类专刊画册,发展新媒体,还是举办旅游推介和摄影采风活动,湖北画报已由单纯的期刊业务转型为拥有新媒体、数据库、报刊等多种资源的综合性传媒机构,成功搭建起宣传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协调发展的全新体系。

2008年,我们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搭建媒介矩阵,纪念湖北省改革开放30周年;

2011年,我们联合省发改委,举办“极目楚天舒锦绣——湖北省十一五大型成就展”

2012年,我们联合恩施州委宣传部,组织中国画报协会百名摄影家走进恩施;

2017年,我们联合省文物局筹备开展“重走万里茶道——中蒙俄文化遗产考察交流活动”

……

10余年对旅游市场的精耕细作,我们累计举办了50余场文创活动,组织了100余次摄影采风活动。为黄冈、恩施、随州、神农架林区等地市州,巴东、赤壁、建始、远安等县(市)策划、组织、主办了一系列城市形象推广和文化旅游活动。

不仅如此,在今年三月份,湖北画报还与秭归县人民政府就长江三峡秭归漫云文化创意基地项目达成共识并正式签约。漫云文创中心立足秭归,面向全国,放眼全球,意在用好“长江三峡”和“屈原故里”这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打造秭归乃至三峡地区最具标杆意义的文创基地,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致力精准扶贫。

这是湖北画报在探索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又一有力尝试。我们可能要花上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开发并完善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必将上下而求索。

画报的发展为谱写新时代湖北文艺繁荣发展新篇章贡献着自己应尽的力量,而文联正是画报的后盾和底气。

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共同出力,一起出彩!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